《遺失的映像》戰爭、革命、赤色高棉
L’image manquante(遺失的映像)(被消失的影像)(残缺影像)(The Missing Picture)
參加特映會的時候,主持人在台上問到大家對1970年時期的柬埔寨有什麼印象,我回答:戰爭、革命、赤色高棉。
不過說來也是慚愧,這8個字也是我腦中對這題目唯一的印象而已,
由於看電影前不會先查資料,只知道這是部紀錄片,這時才知道電影要演些什麼。
我想大部分民眾對於「柬埔寨」的印象大概就是「貧窮的國家」、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後者甚至比這個國家的名氣還響亮,
而透過這部電影,觀眾可以更認識這個國家,與它發生的「赤色高棉」這事件。
這是一部紀錄片,紀錄片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不是件容易的事,
想想每年有多少外語電影想爭奪這個獎項,能入圍的確是有它的特殊之處,
這部電影的導演本來想紀錄「赤色高棉」(也翻作紅色高棉)統治柬埔寨首都「金邊」將近四年所發生的事,
但是這個時期留下的影片少之又少,大多是一些宣傳影片,
於是導演利用泥土雕塑的人偶,來重現他孩童時印象中的畫面,
個人是覺得導演頗有美術天份的,呈現出來的泥偶與場景是相當有美感,風格獨特,是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特色。
電影的故事背景是1975年,柬埔寨共產黨(赤色高棉)攻下金邊,實施新的共產政策,
除了把金邊所有民眾強迫趕到鄉下參與耕作,
廢除錢幣制度,認為財產是共有的,民眾所擁有的唯一財產是吃飯時用的湯匙,
強迫人民開拓土地、建造水池與灌溉溝渠,
把學校改成集中營「S-21」,把人民分成「新人」與「舊人」,進行思想改造,
估計這四年間被屠殺的人數高達300萬。
這是一部紀錄片, 且大多時候都是先把泥偶擺好位置、佈置好背景環境,只利用運鏡手法來用畫面說故事,
這對很多觀眾來說會是比較沒有吸引力的,我想也有觀眾會看到睡著,
我還蠻常看紀錄片的,對紀錄片一點也不會排斥,但也會覺得這部片長只有90分的電影感受起來有120分鐘之久。
但還是會覺得這是一部很值得觀賞的電影,不管是電影紀錄的歷史、紀錄片表現的手法、影片畫面的呈現,都很值得觀賞。
.電影資訊:@開眼、@IMDb(7.4)、@爛蕃茄(97%)
.電影預告:中文預告
.粉絲專頁:The Missing Picture / L’image manquante(臉書)
.隱藏劇情:跑字幕時有電影拍攝過程
.笑點:無
(以下心得談及細節,但這是紀錄片,請自行斟酌閱讀)
印象深刻的話:飢餓可以控制一個人,飢餓可以控制所有人,飢餓是一種武器。
對於紅色高棉政權,一定還是會有人起來反抗,但這些反抗不聽話的人,「黨」不給他們食物,自然很快的只能面對死亡的下場。
導演小時候就是在紅色高棉的統治下,見識到各種慘絕人寰的現象,現在把這些回憶拍成紀錄片。
最先遭殃的是他爸爸,因為拒絕接受紅色高棉的統治,絕食而亡。
接下來是他自己,因為對「黨」提出質疑,為什麼人民都吃不飽,而領導階級的人還是吃得那麼好,而被送到集中營服勞役。
這時候人民不能擁有自己的財產,但生活越來越困頓,本來一份米逐漸被分成4份、8份、16份、25份(確切數字我忘了)
有個媽媽因為偷摘了芒果而被9歲的兒子跟「黨」告密,這段讓人想起「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批鬥」,
紅色高棉的頭號大哥「波布」,雖然是國家出資留學法國回來的學生(這段電影沒提),
但卻用毛澤東的共產制度作為藍本,也參考了列寧主義,實施了很極端的共產制度,
也有個小女孩是因為肚子餓壞了,跑去田裡偷了根玉米,被「村長」抓到,那個女孩當晚就餓死了。
九歲小男孩告發母親這種事,對觀眾來說可能會很訝異,
但個人覺得,人其實是非常容易被洗腦的,不只是紅衛兵,不只是那個告發媽媽的九歲小男孩,
就連在強調個人自由的民主社會,也充滿這種現象,
嚴重一點的,有多少人為了政治立場不同,跟自己婚姻伴侶、父母、兄弟姊妹吵架?
情節輕一點的,那個商業的廣告行為不是在對觀眾洗腦?
有多少人能理性思考?只是我們跟那九歲小男孩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我們比較沒發現這件事。
電影中有大量的旁白提及這段時間「黨」不斷的用各種「標語」來洗腦民眾,我想這也是導演想表達的主旨之一。
有很多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像是一群人扛著一台汽車到田裡,後來把這台車的輪子用水車取代,用以引水到挖好的溝渠中。
黑白影像畫面中人山人海的,不是在排隊買飲料或是甜甜圈,而是用人力挑著土堆「愚公移山」來建造溝渠堤防,
突然會覺得金字塔、萬里長城當初一定也奴役了很多百姓做這種事。
導演對於人民會願意被奴役提出了兩個看法:信奉佛教與服從的個性,
個人覺得這似乎是很多亞洲國家都有的問題,不過在這裡就不多談了。
看完這部電影不免也會反思一下台灣,台灣需要被紀錄的歷史很多,
但台灣的電影總還是留在呈現那些不真實的世界,實在可惜。
電影大部分都是用這種泥偶來演出,不過並沒有特地用動畫讓泥偶動起來。
紅色高棉的革命服裝,全身黑的衣物,加上紅白領巾。
少部份畫面有後製過,像是泥偶在觀看影片,背景有秀出那卷膠片的內容,是名柬埔寨女性在跳傳統舞蹈。
紅色高棉「理想」中的社會樣子
對於泥偶的雕塑與上色,個人覺得蠻有特色的。
很多場景都很用心在佈置。
這幕裡頭有真的魚喔!
導演諷刺黨給他們看的愛國影片,演員演技很假。
這一直讓我想起當兵的時候,得看一堆政令宣導影片、莒光園地等。
看完這電影後,總會反思一下,一個普遍被台灣人視為貧窮落後的國家,都懂的紀錄下自己國家的歷史,還入圍奧斯卡(這是個讓奇他國家認識柬埔寨的好機會)
相較於台灣,也有很多值得紀錄下來的事物,但我們總是還停留在拍些不真實的影片,佐以愛國情操宣傳,實在很可惜。
電影酷卡
這是參加「宝米數位」舉辦的特映會,體驗戲院:某試片室
文章同步發表於:@17movie
文章同意轉錄於:@開眼電影網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L’image manquante
其他名稱:遺失的映像(台灣)、被消失的影像(香港)、残缺影像(中國)、The Missing Picture(英文)
片長:90分
上映日期:2014/03/21
導演:潘希提 Rithy Panh
編劇:潘希提 Rithy Panh、Christophe Bataille
演員:Randal Douc …… 旁白
劇情簡介
1975-1979的柬埔寨,在歷史上記錄為「紅色高棉」,是恐懼殘暴的不安年代。首都200萬居民被迫拋棄所有財產、親人與回憶疏散下鄉,金邊在三天內成為空城;而過去的學校則成為處決場所,改名S-21集中營。紅色高棉統治期間被屠殺死亡的柬埔寨人估計超過300萬名,但這段歷史記憶,卻幾乎因時光的洪流及當年政府的刻意掩蓋而遺失在歲月之中。
柬埔寨導演 潘希提(Rithy Panh)不願這段欺騙與暴行的歷史消失在洪流中,希望記錄自己年少時期家破人亡的慘痛記憶,但當時遺留下的影像全是紅色高棉的宣傳片,他的記憶猶如歷史中遺失了的一幅畫。因此,潘希提(Rithy Panh)以黏土捏塑上萬名人偶結合殘餘的影像,重新揭露那段沉重的歷史,並以赤裸的旁白留下倖存者的見證。
人偶沒有台詞、也沒有動畫,卻透過運鏡和場景的安排讓觀眾感受人偶悲傷的千言萬語、體會人偶承受的慘痛壓力。真實紀錄片和人偶重現了勞改、屠殺、集中營、悲傷與痛苦,不可思議交織出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不但顛覆紀錄片拍攝手法,也將紀錄片推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殿堂。
主要得獎紀錄
2014年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名單)
.入圍,最佳外語片:Rithy Panh | 國家:柬埔寨(Cambodia)/ 語言:法語(French)
延伸閱讀
目錄:電影 | 影評 | 公視 | 上映電影 | 推薦電影 | 遊戲 | 臉書 | 100顆愛心 | 車站標籤 | 美食標籤
分類:食 | 食記 | 下廚 | 住 | 住宿 | 行 | 交通工具 | 車站 | 育 | 展覽 | 民俗 | 古生物 | 樂 | 戲院 | 旅行 | 農場 | 體驗 | 店家 | 蓋章 | 動 | 運動 | 網路 | APP | KUSO | 心得 | 書籍 | 電視
說明: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 部落格使用 | 發問須知
聯繫闕小豪:Facebook、Google+、E-mail:[email protected]
目前部落格較適合用電腦網頁閱讀。歡迎轉貼網址,若欲引用、複製部分或全s部內容,請先徵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