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流浪動物之死,誰之過?》

流浪動物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流浪動物之死,誰之過?》

我很喜歡公共電視這個頻道,雖然它不是「唯一」,但可以說是「最」關注台灣所發生一切事物的電視台。

若要挑出公視的特性,我想我最喜歡的是「關懷弱勢」,能不以營利為目的電視台也不多,所以才能關懷到弱勢的一群。

而「我們的島」是公視我很喜愛的節目之一,它會介紹台灣各地所遇到需要被關注的事物,

可能是風災滿周年後流失居所居民的困境(其他新聞台可能只會重複播放一百次大水沖走房屋的畫面後,接下來的事就與他們無關了)

可能是馬祖島上的某個開發案對生態以及居民的影響(馬祖列島在台灣人心中似乎只是個「國土」,旅遊的地方,不需要去關懷)

不限話題性紅不紅,不管是台灣土地上哪塊角落,都可以透過公視去關注到這些值得被關懷的事物。

公視絕大多數的節目都讓我很有感觸,不管是人生劇展、學生劇展、獨立特派員、紀錄觀點、我們的島,甚至是誰來晚餐,幾乎每一篇我都有好多感想。這次則是要來紀錄下看完「流浪動物之死,誰之過?」的感想。

我想絕大多數的朋友家裡應該都有養過動物的經驗,像是優雅卻愛撒嬌的貓咪,或是忠心的狗狗都是首選,貓狗實在是人類最好的夥伴。

只是再可愛的貓狗兒也有老去的一天,當人們因為種種原因遺棄這些可愛的動物時,就形成了流浪動物的社會問題。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流浪動物之死,誰之過?》

 

影片從源頭的寵物販賣店討論到到最末端寵物收容所,出了幾個重點;小豪再加上了些自己的看法來與各位分享。

首先是販賣寵物業者是否有幫每隻寵物都植入晶片,不會讓買家之後隨意棄置寵物?

我覺得這就像買車時都會有個號碼,這個號碼除了能保護你,宣示你的擁有權之外,它同時也代表著該負的責任,開車出去撞到人,出了交通意外,就是要負責。養寵物也是一樣,當你購買了一隻寵物,相對的也得負起相關的責任。

而繁殖動物,通常是一窩的(五六隻以上),對於沒賣出去的寵物,商家如何處置?

這部份似乎不能只憑店家的良心來管制,Mr.不想紅說過,商人的良心比花心男的海誓山盟還不可靠。如何對相關業者做出處理管道的配套措施是很重要的。

再來是棄置寵物的兩大原因:沒有深思熟慮下的購買,以及把動物當成物品來看待。

養寵物是需要額外花費許多精神的,餵食食物、照料便溺、生病就醫等等,狗狗的壽命約在13-18年之間,這足以讓一個人從呱呱落地長成到能生小孩了,這責任的確不小。

另一個狀況是許多比較偏僻的工廠或果園養狗來防賊,但當狗狗為了主人賣命十幾年後老了,有些飼主會不願照料老狗的餘生而隨意棄置。

這些被棄置的流浪動物為什麼要捕捉,雖然影片中沒有探討。但我想有在爬山的朋友應該都有走到荒山中被狗群包圍的恐怖經驗吧。在都市中,我想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都有踩到狗大便的不愉快經驗吧。流浪動物引發的問題很多:環境衛生、傳染疾病(狂犬病)、野狗攻擊人(小孩尤其危險),勢必是個不能不處理的問題。

很多民眾覺得這些補狗大隊的人很殘忍,我倒是覺得,雖然是為了錢而工作,但這些人也有他們辛苦的地方,他們替我們去承受很多我們不想承受的事物(聽狗狗哀號、被狗咬等),問題不在於這些工作人員身上,而是政府沒有完整規劃的問題。

最後講到了收容所,很可惜政府在這方面做的太少。如果我今天想認養狗狗,許多縣市的收容所都在山區或偏遠地區,交通極度不便又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即使班次少,也應該找特定時間或特定方式接受預約的交通)

資訊不足也是個很大的問題,現在網路方便,可以把即將安樂死的狗狗照片定期更新放到網路上讓想認養的民眾觀看,可惜在做這些事的都是些民間團體,或是個人義工。

我們的生活環境已經進化到隨處都是高科技產品的時代,但觀念還是停留在農業時代的話,怎麼算得上是先進國家呢。

 

播出時間:2010/01/25 @541集

 

延伸閱讀

更多公視節目的觀賞心得:【目錄】公共電視節目觀賞心得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