พี่มาก..พระโขนง(泰國) / 淒厲人妻(台) / 嚇鬼阿嫂(港) / Pee Mak(英文) / 鬼夫(網)
有一種愛情很感人…因為它義無反顧。
因為小豪自己是那種看電影之前,連預告、電影海報都不太會去看的那種,
怕減少觀賞電影時的樂趣,※附註一
所以看完這部電影時,一直在想如何在不破梗(哏)的狀況下寫下推薦,
底下若有提到小豪覺得不適合事先透漏的部份,會把文字弄成反白才能看到,
若您喜歡事先知道電影種類、結局好壞才決定要不要去看的朋友,請自己反白。
這部電影結合不少吸引人的元素:驚悚、懸疑、恐怖、愛情、搞笑,
但整體來說這是一部以(搞笑)為主的電影,而且會讓您(從頭笑到尾),
好看,值得進戲院看,能讓人感受到為什麼這部電影能「打破泰國影史票房紀錄」。
電影的結局是屬於(快樂)結局,會挑結局才決定要不要看的朋友可以偷看一下。
接下來的心得就不再刻意避開劇情內容,建議觀賞完電影後再看。
以下心得提及劇情
故事是改編自泰國最有名的鬼故事「幽魂娜娜」,原本的故事是這樣說的:
娜娜懷有身孕,但丈夫被徵召作戰,兩人被迫分開,
丈夫在戰場上胸前中彈,差點死去,被一位高僧所救。
妻子則是難產失血過多而死,產婆貪心的偷走她手指上的戒指,草草將她埋葬,
從此村裡晚上都會聽到娜娜哄嬰兒的歌聲,且村子很多人死於非命,大家認為是娜娜所為。
丈夫傷癒後回村,卻發現村裡破爛不堪、雜草叢生,
但見到妻子抱著孩子在家門前等他,三人一家團聚。
之後發現所有村民都對他避之唯恐不及,丈夫的好友告訴他說,他的妻子早已因為難產去世,
娜娜卻解釋,因為有人追求她不成,才散佈她不忠的謠言,讓所有村民討厭她。
而這好友也被娜娜殺害,後來高僧告訴丈夫,彎腰從跨下看,可以看到鬼的真面目,
丈夫照做,果然看到自己妻子已死,躲到寺廟中,
最後娜娜被高僧渡化,把娜娜魂魄收在頭骨中,後來製成胸針,被高僧隨身帶著。
之所以要先提原本流傳在泰國的鬼妻娜娜故事,是因為這部電影是用這故事改編的,
看過電影的朋友不難發現那些重點:戒指、荒廢的村子、丈夫胸前中彈、被草草埋葬的屍體等等。
要怎樣製造驚悚感與笑料?
這部電影的導演選擇用「反差感」的方式,在讓人精神緊繃時來點笑料,
但是又不至於影響到下次要塑造的驚悚感,能讓觀眾在緊繃、大笑、緊繃、大笑的情緒間轉換。
泰國的鬼片果然很厲害,在製造驚悚感上很拿手,
有時只是一個特寫畫面(像蟲子、踩在木板上的腳,或是娜娜的眼神),就能讓人感受到恐怖氣氛。
電影中的笑點很多,戲院裡的觀眾幾乎都是從頭笑到尾,
笑梗也很新鮮,李安、斯巴達壯士、女神卡卡都被拿來用,
翻譯的不錯,很在地文化,連台語都用上。
唯一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
這部電影把太多元素融合在一起:驚悚、懸疑、恐怖、愛情、搞笑,
而顯得對於驚悚程度要求比較高(單純想看鬼片)的朋友,可能就不會覺得夠恐怖。
(但還是很多人被嚇得很慘,這點因人而異)
又或者說懸疑上,觀眾都會認為娜娜是鬼,但中間電影又想製造懸疑感,
讓人懷疑起丈夫小邁才是鬼,中間又認為阿艾才是鬼,
但是在「小艾是鬼」的判定上有點牽強,「小邁不是鬼」又有點說不過去。
劇中的愛情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大重點,
小邁的愛很純真,像個小男孩,整天問娜娜喜不喜歡他,有多愛,(雖然會被同儕笑很娘)
*這讓我想起《蛇信與舌環》中的紅髮少年阿瑪
隨著年紀的增長,或是在愛情中受傷的累積,我們似乎越來越沒有辦法單純的去愛一個人,
我們害怕受傷而收斂起了那些愛意,不敢表達出來,不敢放膽去愛,
看到小邁單純的愛,真的很讓人感動。
而且他在得知娜娜去世後,仍然愛著她,就如預告片中說的「死了都要愛」,
小邁對娜娜的愛,讓我感動到都哭哭了。※附註二
飾演小邁的演員是馬力歐莫瑞爾(Mario Maurer),之前在《初戀那件小事》就很欣賞他的演技,
但是這次他飾演那種比較依賴女生的小男孩個性,比較有些不夠自然,
且劇中他的角色實在不好演,要演出他最後「還是深愛著娜娜」,
但還沒到結局前又得躲著娜娜(寺廟裡那橋段),
以至於他熱情衝向娜娜也不是,要怕娜娜也不是,進退兩難。
飾演娜娜的演員黛薇卡(Davika Hoorne)是泰國、比利時混血的模特兒,年僅21歲,很正。
喜歡她的朋友可以到 Google 搜尋「Davika Hoorne」
黛薇卡有種冷豔的美感,有時光靠眼神就能嚇人,
但展現美豔的時候又很吸引人。
帥哥美女,很登對的情侶檔呀!
四位配角演技都很不錯,反倒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Nattapong Chartpong、Pongsatorn Jongwilak、Wiwat Kongrasri、Kantapat Permpoonpatcharasuk)
看完電影之後,小豪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所有人都有口黑牙齒,
也上網Google了一下,原來是種風俗:染黑齒 Wiki
附註一
不在看電影前得知太多資訊,對小豪來說是很重要的事。
先來講事先看過「電影預告」這行為,
有些搞笑片全部的笑點幾乎都在預告片中了,
或是恐怖片,電影營造了好久的氣氛就是為了要嚇你那一秒鐘,
而你事先看過預告中鬼的形象了,驚嚇指數自然會打折扣。
再來很多人會想知道一部電影到底是不是鬼片,
但有些電影就是要讓觀眾遊走在懸疑與驚悚之間,
若事先知道電影類型,那整部片營造的氣氛都沒意義了,像《黑天鵝》或《斷頭谷》。
再者,同一部電影,
你若懷著看恐怖片的心態去看,跟懷著看搞笑片的心態去看,感受上也是不同的,
所以小豪才會很猶豫要不要透漏這部電影的風格。
若想完整享受電影的樂趣,建議您可以像小豪一樣不要事先得知太多資訊,
至於這樣要怎麼挑片來看?
建議可以找觀賞興趣跟您相仿的,且可以信任的朋友(或部落客)的推薦。
附註二
看完這部電影,不難想像男主角馬力歐莫瑞爾的人氣又會大幅提昇了,
很多時候,演員的角色討喜,會讓觀眾把那份喜愛的情感投射在演員身上,
然而這會有兩個問題產生,
第一個問題是「月暈效應」,當你喜歡一個演員時,對他的演技等評價就不會那麼客觀,
另一個問題是,演員演的角色並不等同於演員本身的個性,但大多數人會把角色個性投射到演員身上。
小豪前一部電影心得《悲慘世界》剛好可以用來說明這兩件事,
當時覺得安海瑟薇演技並沒有到那麼好到可以拿最佳女配角獎(月暈效應),
再者後來(心得發表後)傳出她形象跟電影不符,愛耍大牌。
小豪沒有跟安海瑟薇相處過,不知道報導的真實性,
這篇也不是要影射馬力歐莫瑞爾什麼,只是剛好想到,
我們都會有盲點,而電影就只是電影,如此而已。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