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在家》電影該有的真實感
爸媽不在家(ILO ILO)
會去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因為知道它在2013年第50屆金馬獎入圍了許多獎項,剛好二輪戲院又在上映。(嗯…想看的朋友快去吧!)
不過我其實到現在都還沒看過任何一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當然轉台看到、新聞播放片段內容、家人在看這些不在此限),
雖然小豪最近都在寫電影心得,到現在也寫了183篇電影心得,但我可不是什麼影評人,我對電影娛樂圈的關注是遠低於一般人的,
對我來說看電影就是一種生活,把看完電影的心得寫下來則是一種生活模式,這樣對我來說就夠了。
也覺得電影不是專門拍給少數影評或電影相關科系的人看的,它的市場是大眾,當然用一名觀眾的心態去寫電影心得,這是正常的;
當然評審專家用專業的角度去幫電影評比,則是給大眾一個參考的方向。
進戲院前只查了哪家戲院有這部電影,沒看金馬獎、沒看電影簡介、預告、海報,以至於我到觀賞電影前,對這部電影獲得哪些提名都是一無所知的,從零開始感受一切,並把心得寫下來,這就是小豪寫電影心得的方式。
我對於電影感受比較深刻的地方還是在於電影與現實生活結合的部份,電影是否呈現或紀錄了影片中的年代?即使故事架空,人性及基本邏輯還是不會改變的,這細節電影是否有注意到?
在不知道入圍獎項的狀況下看完這部電影,覺得它不是那種我看完之後內心會大叫「這部電影有夠好看!」(《黑天鵝》我就會這樣),也不會特別想在臉書上跟朋友推薦這部電影,
但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演員演技都不錯、劇本寫得不錯,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值得台灣的電影來反思一下,電影該有的基本要素「真實」。(這裡指的不是科幻電影就不真實的那種真實)
.電影預告:得獎版中文預告、
.粉絲專頁:ILO ILO 爸妈不在家
.隱藏劇情:
.笑點:電影不以搞笑為主,有幾個小笑點,笑點比較偏向那種「當你有相同困擾時,會會心一笑」那種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這應該是我看的第一部新加坡電影,不過家人很愛看《錢不夠用》、《新兵正傳》、《嚇到笑》,所以小豪在使用電腦時,常常聽到電視機傳來這幾部電影的對白。
我會覺得新加坡有不少文化跟台灣相似,以這部電影來說,家樂玩的「電子雞」、道士念經超渡死者的法會、到墳墓前祭祀祖先與燒金紙、樂透(看電影中新加坡好像叫TOTO)、外籍幫傭、捷運等,台灣也曾流行過電子雞,但我鮮少看到電影中去展現出台灣的文化或真實的生活樣貌。
台灣電影常有一種不真實感,曾在這篇文章中寫過,不重複敘述:《白天的星星》台灣電影的不真實感;電影《一頁台北》說是要行銷台北,但我覺得這部新加坡的電影反而更貼近真實的台北。更別說台灣最近有哪部電影是比較能真實呈現台灣樣貌的。
台灣瘋排隊,吃的從蛋塔、福義軒蛋捲&福椒餅、拉麵店(一風堂、麵屋武藏、屯京拉麵)、吳寶春麵包、佳德鳳梨酥、甜甜圈(Mister Donut、Krispy Kreme)、Ice Monster,到各地美食小吃,
加價購的週邊商品,從10幾年前麥當勞的Hello Kitty,7-11的Kitty磁鐵、胸針到後來至少有30代以上的商品,
生活的部份從龍山寺光明燈、7-11搶購演唱會門票等等,
可是我還有沒有看過有哪部電影有提過台灣相關的排隊文化?想到一部而已:動畫《夢見》
吳寶春麵包、福義軒蛋捲、Ice Monster 排隊
「台灣排隊文化」有機會再來仔細整理成一篇介紹。
小豪想說的是,台灣的電影鮮少在展現反應當下的台灣現況,
即使用了台灣文化的題材,也是七拼八湊、劇情前後銜接怪異,
這個部份是無關製作經費的,只要寫劇本時多花點心思即可。
電影應該是由「導演」來表達這些社會議題去引起觀眾思考、反省,
或著也不要說的那麼嚴肅,就算電影是利用搞笑的方式來諷刺也可以,這樣除了能逗觀眾笑,也會有票房。
台灣電影現在正處於一種,總是在打著「愛台灣」口號,任何談論到這些電影需要改進的眾多缺點就會被圍剿,
這沒什麼不好,但是一部賣座的台灣電影,觀眾進戲院後80%以上的人都是失望走出來的,你覺得愛台灣口號能用多少次?
台灣的電影要發展應該是觀眾「進戲院觀賞的國片」平均數量整體提昇,而不是只把票房都集中在某幾部除了喊「愛台灣」外,完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上。
說到這部電影「劇本不錯」這件事情上,除了電影本身反應的新加坡文化與社會現象,小豪印象比較深刻的事那場「法會」。我原本以為跳樓的是「爸爸」(不知道大家當時是不是也那樣想),那場法也讓我以為是爸爸跳樓了,但是幾秒後就知道並不是爸爸跳樓,而是鄰居。
而這場法會又帶出了媽媽跟爸爸抱怨當初為了照顧爺爺而把買在二樓等家庭的小衝突,這個安排在劇情前後銜接上是不衝突的。
這類的例子很多啦,像是家樂很在意的那本小簿子,原來就是研究樂透開獎號碼,它也發揮了不小的功能,去反應出「TOTO」這樣文化,反應出教育的部份,反應出社會的不景氣等等,但是它在帶出這些議題的過程是巧妙的、合理的。
另外,大家應該都知道家樂最後為什麼要剪菲傭的頭髮吧!因為那是家樂對這阿姨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他總是嫌阿姨頭髮臭原來是種鋪陳呀)
除了情感外,對於幫傭的紀錄也很真實,像是媽媽一開始怕幫傭跑掉,所以要收走幫傭的護照。
台灣也有很多外籍幫傭,這部份我倒是常在公視「人生劇展」系列電影中看到,像是《我把阿公搞丟了》、《垃圾魚》、《艾草》等;電影則有《總舖師》,但這幾部都是有提到外籍傭人而已,比較少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生活模式、所面對的壓力等等,而《娘惹滋味》則有比較深刻的探討。
《爸媽不在家》的劇情很簡單,這一家三口爸爸、媽媽、家樂,因為媽媽懷孕,找來菲律賓幫傭(我忘記她叫什麼名字了,這裡用阿姨稱呼好了),
但是家樂一開始很討厭幫傭,一直欺負她。其實電影透過這幫傭對家樂兇的那段話,來帶出大多數幫傭的心情:我只是來賺錢生活,我不在乎你喜不喜歡我,但是是你媽要我照顧你(或做什麼),不要總是欺負我們。大意是這樣啦。
而後隨著幫傭照顧家樂的時間變長,幫他洗澡(家樂被車撞手打石膏)、教育他什麼是正確的事(家樂取笑自殺的人,但幫傭也自殺過,她打了家樂一巴掌,告訴他沒有人會無聊跑去自殺的),慢慢的家樂反而跟幫傭感情變好,甚至勝過他媽媽。
不過這也讓他媽媽很吃味(話說女人的醋勁真的是天生的),開始處處看不慣這個阿姨。參加家庭聚會時,爸爸跟阿姨說sorry,那是基於對一個人的尊重,這讓媽媽吃味了。看到家樂把鮑魚湯拿去給阿姨吃,她也吃味了。祭祀爺爺時,爸爸下車跟家樂一起推車,讓阿姨操控車子發動,媽媽也吃味了。
電影沒有讓這個媽媽像韓劇或台灣本土劇一樣,來個「老婆的反擊」,也沒有像日劇《半澤直樹》一樣「加倍奉還」,其實這會讓觀賞戲劇的張力降低很多。
但我想導演也沒打算讓電影太過商業或取悅觀眾走向,就是比較平靜、真實的在處理媽媽的醋勁,他讓媽媽去參加那種洗腦正面能量講座,整天在那喊口號,結果講師其實是個詐騙集團。
我沒在新加坡生活過,但發現他們講話似乎習慣在華語中加點英語,而且是很頻繁的,偶爾還會夾帶一兩句閩南話。(像是「念經」)
透過電影,雖不能說對新加坡很了解,但至少不再是個陌生的國度,對於那裡使用的語言、生活習俗、文化都約略有個了解,這也是我期待台灣電影能展現出來的部份。
對於電影的年代,一開始看到電子雞,就想說這故事背景是十幾年前?抑或是新加坡現在才在流行這個?但是後來看到爸爸車上的音樂是用卡帶,且播放的還是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YouTube)之後就知道大概年代了。查資料是導演是把故事背景設定在1997年亞洲的金融風暴。
寫到這,我去查了一下電影入圍金馬獎的部份(請參考文末主要得獎紀錄),看完這份名單,《爸媽不在家》真是個大贏家,雖然是得到「最佳劇情片」,相關的影片獎項雖然還有最佳創作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動畫長片,所以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得到「最佳影片」的獎項了!
我沒有看過四部其他入圍的電影,無法斷定這部電影表現是不是比其他部電影還要好,但就個人對電影的感受來說,我會覺得它至少具備了獲獎的要素。(這篇心得打到現在3000多個字不就是在講這個嗎?)
而得到「最佳原著劇本」這點,我倒是覺得也擁有這項資格。
比較讓我好奇的大概是,為什麼爸爸是入圍男配角,媽媽是入圍女配角,而為什麼飾演菲傭的演員沒有入圍?她演技也不錯呀。
飾演家樂的許家樂,個人一開始蠻討厭他的,覺得他就像個討人厭的小屁孩,但看著看著,覺得他演技的確也不錯。
個人對這部電影演員演技的看法,大概是媽媽、爸爸、阿姨演技都不錯,層次差不多,家樂雖然稍微差了一些,但畢竟他只是個小孩呀。
電影呈現的議題很多,金融風暴是最大的主旨:爸爸被裁員、爸爸面試時遇到對方只要短期約聘人員、媽媽的職務則是負責打裁員單、爸爸失業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知道但是不明說,在等爸爸主動告知。
還有疏離的家庭情感,不會把情感表達出來也不會溝通的夫妻兩人,爸爸婚後瞞著媽媽還是有在抽菸(不過媽媽沒發現還是有點扯)、裁員的事、 媽媽參加講座的事。
以及親子教育的問題,雙薪家庭碰巧孩子又很皮,學校的教育制度等等。
這部電影不以搞笑為主,但劇情中有幾個小笑點,笑點比較偏向那種「當你有相同困擾時,會會心一笑」那種,像是媽媽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時,同事問她發生什麼事,她回答「等妳有小孩時就知道了」。
這部電影當然還有許多能更完善的空間,把想要表達的方式完整一點的表達出來,但它優異的地方也的確是有的。
我一開始不太喜歡這個小男孩,總覺得他好不懂得尊重別人。
有看電影的,應該都記得這一幕吧。XD
我沒有在新加坡生活過,其實不了解他們的文化,不知道這種公開體罰的事是不是真的?
小豪國小、國中、高中唸書時,老師也很會在班上(不是在全校面前)公開處罰學生。
看電影前,我一直以為爸媽不在家是演「爸媽不在家」,不過這部電影爸媽一直都在家,片名可能是精神上譬喻,比喻這對父母人在家,但感情疏離,就好像不在家似的。(但演出來又好像沒那麼嚴重)
小男孩與阿姨的感情轉折有些快,若能多安排個特殊一點的事件(在電影中是小男孩出車禍手打石膏無法自己洗澡),或許觀眾的感受會更強烈些。
您可能不知道的事
演員楊雁雁在演這部電影時是真的有孕在身。
演員許家樂在電影中取名為家樂,是導演希望添增真實感。
體驗戲院介紹:湳山戲院 (捷運信義安和站)(台北市大安區)
【電影資訊】
片長:100分
上映日期:2013/11/29
導演:陳哲藝
編劇:陳哲藝
演員:
楊雁雁 …… 母親
陳天文 …… 父親
安潔莉芭雅妮 Angeli Bayani …… 外籍女傭
許家樂 …… 家樂
劇情簡介
本片獲得2013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新導演、原著劇本等四大獎,也是首部新加坡電影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年僅29歲的陳哲藝首部長片即一鳴驚人,雖是五十萬美元(約一千五百萬元台幣)的小品,但溫暖深刻又精準犀利,透過菲籍女傭與小男孩間的情感,呈現深厚內涵與人文關懷。
家樂(許家樂飾演)的學校又打電話給家樂的母親(楊雁雁飾)了。雖然家樂是個十分聰明伶俐的孩子,但是他的調皮搗蛋常常讓學校老師難以處理;偏偏家樂的母親不但工作、家事兩頭忙,加上又懷了第二胎,本來精力和時間就已經不夠用了,還得面對來自家樂學校的抱怨……。於是,家樂的母親決定雇用菲律賓女傭泰莉(安潔莉芭雅妮飾)來處理家事和照顧家樂。
起初,家樂十分排斥泰莉這個忽然出現在家中的陌生人,甚至常常找機會欺負她;而泰莉只能無奈地在這個家繼續待下去,因為她還有自己的家庭要養……。家樂的雙親都十分忙碌,常常在煩惱許多事情,以致於長期忽略了家樂;在這樣的情況下,家樂對於最常在家中照顧他的泰莉,從一開始的抗拒、默默接受到發展出真摯的感情,還是個孩子的家樂在不知不覺當中,於情感上已經相當依賴泰莉了,而泰莉也對他呵護備至。然而,家樂還不知道的是,有一場嚴重的家庭風暴已經在醞釀當中……。
主要得獎紀錄
第50屆金馬獎(2013年金馬獎)
得獎,最佳劇情片
得獎,最佳新導演:陳哲藝
得獎,最佳女配角:楊雁雁
得獎,最佳原著劇本:陳哲藝
入圍,最佳男配角:陳天文
入圍,最佳新演員:許家樂
延伸閱讀
目錄:電影 | 影評 | 公視 | 上映電影 | 推薦電影 | 遊戲 | 臉書 | 100顆愛心 | 車站標籤 | 美食標籤
分類:食 | 食記 | 下廚 | 住 | 住宿 | 行 | 交通工具 | 車站 | 育 | 展覽 | 民俗 | 古生物 | 樂 | 戲院 | 旅行 | 農場 | 體驗 | 店家 | 蓋章 | 動 | 運動 | 網路 | APP | KUSO | 心得 | 書籍 | 電視
說明: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 部落格使用 | 發問須知
聯繫闕小豪:Facebook、Google+、E-mail:[email protected]
目前部落格較適合用電腦網頁閱讀。歡迎轉貼網址,若欲引用、複製部分或全s部內容,請先徵得同意。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3534
這部片我剛好在飛新加坡時看的~~
爸媽常不在家阿.因為他們要努力賺錢.所以都是阿姨跟家樂在一起.也因此他們感情才會變得這麼好.可是結局太草率了.感覺好像有被剪掉ㄝ.突然急轉直下
很寫實反映每個家庭心情
這部電影很真實呀!
疑?我覺得他爸媽很常在家呀…XD
可能是我看得不夠專心。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