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行動》法律、政治、人命,你選哪個?
Eye in the Sky(英) / 天眼行動(台) / 天空之眼(網)
近年來恐怖攻擊頻傳,這部電影就是藉由一起逮捕恐怖攻擊主謀的軍事行動(但不是以行動攻堅的那種動作戲喔)來探討相關的議題,面對兩難的選項該如何做出選擇。
電影在牽引觀眾的情緒上有不錯發揮,不少片段都讓人覺得相當緊湊。電影中的科技設定成未來(即將發展出來)的高科技武器,喜歡這類題材的朋友也是個觀賞點,但別想成《鋼鐵人》那種跨時代科技喔(以當下科技還有不少問題才解決)。
演員方面則是找來不少英國實力派演員,奧斯卡影后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飾演石內卜的演員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在《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2013)中表現優異的巴克哈德·阿卜迪(Barkhad Abdi),帥氣的亞倫保羅(Aaron Paul)等。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04/08
.電視首播:2017/07/22 21:00~22:40 @ HBO
.片長:102分
.級別:保護級(6+)
.電影資訊:@IMDb(7.7/1,062)、@爛蕃茄(93%/95)、@臉書專頁(無)
.片尾劇情:無
.電影預告: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無人機、自殺炸彈客;呼拉圈
電影背景:肯亞奈洛比、英國、喬莫肯亞塔國際機場、克里奇空軍基地、英國白廳內閣辦公室、珍珠港、新加坡武器博覽會 | 單位:美國聯合指揮中心、肯亞特種部隊
法律考量 vs 政治考量 vs 人道考量
電影設定了一起由美國、英國、肯亞跨國合作的軍事行動,欲逮捕多起恐怖攻擊的主謀,而且還是在恐怖份子通緝名單上前十名就佔了三名的主謀居然都聚在一起,正在準備自殺炸彈客攻擊的狀況。
電影藉由這樣的設定,探討了許多人好奇「為什麼世界強國不合作一起去殺光恐怖份子」的疑問,再以探討著名的「火車難題」為主軸,呈現出政治人物在決策上因為不同個性、不同位置、不同思考角度產生的不同考量。
凱瑟琳上校的立場是,如果讓這些恐怖份子逃走,或是自殺炸彈客在人多的地方引爆炸彈,一起爆炸攻擊死傷人數至少會八十左右;她會認為應該要不擇手段殲滅恐怖份子,不過她也沒有那麼大的權利,必須在確認嫌犯面孔,並取得上級同級才能攻擊。
這當中的過程變化很多,本來等恐怖份子頭頭丹福德進入屋內在一起攻堅逮捕,這是最合法的行動,先是沒料到丹福德已在屋內,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她駕車離開。之後的問題變成 丹福德所在的地方是民兵控制區,她無法派兵強行進入去捕捉,不然可能會演變成國家之間的衝突。(內亂問題他國強行進入干預)
這部份的劇本很精彩,把很多國際間在處理問題「不是那麼單純」的原因給描寫出來,「眉角」(臺語)很多啦。可是也是得「喜歡思考」類型的觀眾才會覺得這很刺激,如果是喜歡實戰打來打去的,可以考慮看麥可貝(Michael Bay)導演的作品。
稍微抱怨一下,個人覺得利用無人機拍攝即時影像的設定很酷炫,未來的確有可能達成,但以現代的技術要達到無人機偵查能有這種即時zoom in、zoom out、定格放大,個人覺得還是有蠻大的差距。不過我想對於大部分觀眾都不會像我這麼龜毛,對這點應該不會太介意。
接著派了「林哥」(在地的偵查工作車)去監視,利用超小模擬甲蟲的超小遙控飛行錄影機去室內探查,這段拍得不錯,演員演技也好,我一直超擔心他被發現的,這部電影在牽引觀眾情緒上真的很厲害。進而發現不得了,屋子裡頭居然有自殺炸彈客!而且還在拍攝影片,準備出發去攻擊了。
凱瑟琳超想用無人機上的小範圍炸彈把這些恐怖份子炸死,但偏偏就在向上通報的過程,發現有個小女孩在屋外賣麵包,這下慘了,殺死恐怖份子的過程一定會讓小女孩陪葬。這個小女孩的生活在片頭就開始鋪陳,到這裡才把關聯性給串上,表現手法的確不俗。
電影反應了政客的現實面,英國首相只交待一句「盡量把傷害降到最小」,就這樣把責任給擺脫掉,推回給下屬,枉費這一路從駕駛員駕駛員、上校、炸彈傷害評估員、法律顧問、中將、部長、外相、國務卿一路呈報上去的問題,就這樣被打發掉了。
有個類似參議員之類的女生(抱歉角色太多所以忘了),她的考量一開始看似很人道主義,但其實也很政治;她寧肯炸彈客炸死一堆人,然後去指責炸彈客的作為(於事無補),也不願意誤殺小女孩,得面對的政治責任(被肯亞百姓責難等問題)。
至於法律顧問,則表達了很多事情不是法律允許就算了,還有更多的政治考量、人道主義考量等。
此外還偷偷地摻雜了近年來有不少歐洲或美國青少年跑去加入這些恐怖攻擊組織的事,電影透過美國高層(也忘了他的職位)的台詞去說出:這種事情還要問我嗎!既然他們選擇加入恐怖攻擊組織,就是美國的敵人。
電影的確是有些預設立場的表達出,多數民主國家對於這種行為無法認同的共識;但誰說這些民主國家就是單純的受害者?任何一種衝突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但它畢竟不是紀錄片,也不用客觀到像是法律審判在評定雙方過錯。
還有一點個人也不太喜歡,我會覺得無人機駕駛員史帝夫因為看到場上有個小女孩,就決定提出異議,請上級重新審核評估攻擊的可行性,這設定對我來說有點矯情了。
但整部電影在各方面提出的思考點,劇本的編寫,都是相當優異的作品。
這部電影如果走《全面攻佔2:倫敦救援》(London Has Fallen, 2016)的模式的話,大概只要1分鐘就能演完,前面50秒先罵恐怖份子都是王八蛋,最後10秒按下炸彈並引爆,故事結束。
我也相當害怕台灣如此和諧的生活哪天突然就被恐怖份子破壞了,但所有的問題要解決都得去找出癥結點,而不是單純鼓吹以暴制暴,雙方仇恨情緒都被挑起,那只會埋下更多仇恨的種子。
演員介紹
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飾演 凱瑟琳波威上校(Colonel Katherine Powell)
時常獲獎的英國女演員,《黛妃與女皇》(The Queen, 2006)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飾演 法蘭克中將(Lieutenant General Frank Benson)
以飾演《哈利波特》系列電影(Harry Potter, 2001~2011)中的石內卜(Snape)角色聞名的英國演員;他已於今年年初過世,因此很多影迷也是衝著這點在關注這部電影的。(Google 搜尋「天眼行動」,相關詞包括「天眼行動 石內卜」)
看電影時一直覺得他很眼熟,很像某部我看過的電影的某個角色,可是又想不起來是誰(不是石內卜喔,也是類似這樣白髮蒼蒼的角色)。
亞倫保羅(Aaron Paul)飾演 駕駛員史帝夫(Steve Watts)
巴克哈德·阿卜迪(Barkhad Abdi)飾演 Jama Farah
索馬利亞裔美國藉演員,看電影時就有認出他是《怒海劫》飾演海盜那位,他也憑該部電影入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在這部電影中的演技也很不錯。
潔瑞米諾森(Jeremy Northam)飾演 Brian Woodale
依安葛蘭(Iain Glen)飾演 外相 Foreign Secretary James Willett
本來覺得他有點像《全面攻佔:倒數救援》(Olympus Has Fallen, 2013)的美國總統,結果是不同演員呀!
菲比福克斯(Phoebe Fox)飾演 Carrie Gershon(圖左)
個人覺得她蠻漂亮的。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