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光影不再》影評:傳統膠卷放映戲院的沒落
映後座談 & 導演餐敘
台北電影節放映的這場有映後座談,左起為制片、翻譯、導演、制片、主持人。
導演很年輕喔!才29歲。
很榮幸還有機會能參加導演餐敘,瞭解到更多電影的創作理念。
分享一些在映後座談 & 餐敘聊到的話題:
1, 導演說影片主要想表達的是世間萬物變化無常,不只是戲院這件事。
小豪:這個能從電影中感受到,世間萬物本來就變化無常,有些是有週期更替性的,像是四季、生老病死。有些則是隨著時代的演進與改變,不斷改變,再也不會回到過去。由其電影的最後一幕,更是能感受到電影的主題。
2, 觀眾問電影為何要採用音像分離的做法。導演說是電影中採用了很多的自然聲,主要是想讓觀眾更能融入情境。
3, 制片提到,他們是在導演拍攝短片時注意到他,導演為了拍攝這部影片自己也投入了不少資金(好像是十幾萬,台灣很多導演可能會想說,我們可都是拿房子去抵押來拍攝的呀XD)。後來電影有得到泰國文化部的補助,而且會在泰國戲院上映。
小豪:這部電影一開始找不到電影海報,電影節上映的很多記錄片都是連海報都沒有製作的。但聽到電影會在泰國上映後,我就知道再等一陣子就能從泰國電影網站找到海報,後來的確也找到了。XD
4, 男主角回鄉後一直不能適應務農生活(已熟悉都市生活,回鄉後每天半夜要去橡膠園反而不習慣),加上本來也有在看些佛教書籍(這在在電影中也有提到),後來也跑去出家了。
小豪:我不曉得其他觀眾聽到這件事會不會帶有點同情的心態在看待,但據我所知泰國信仰相當虔誠,憎侶的地位很崇高。
5, 導演有提到自己是最後一個看過膠卷放映的世代,想為後代留些記錄。(其實我也是。XD)
6, 觀眾問到在哪可以看到他之前的短片,導演說 YouTube 上有一些,搜尋他名字即可。
導演的影片:https://www.youtube.com/user/wattanapume/videos
7, 片中有場作法的畫面,地上用泥土雕塑出一個人的形狀(就像大家在海灘玩埋人雕塑出火辣身材那種,但他們是用黑色的土),眾人還要依序餵泥人吃水果,旁邊有一堆憎侶。
我想這習俗台灣觀眾應該很陌生,都很好奇這是什麼習俗,經詢問導演後得知,男主角家鄉在泰國東北部靠近邊界的地方,習俗跟寮國很相似,這是火化葬禮,
當地人往生後都是送到廟宇去火化(不像現代化都市是送火葬場),他們在泥地撿那些白色的碎片就是我們說的撿骨。
電影週邊
電影海報
觀賞平台
這是受「泰國商務處」邀請參加的電影特映會,
觀賞戲院:光點華山電影館 (捷運忠孝新生站)(台北市中正區) 2廳
心得速記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นิรันดร์ราตรี’
其他名稱:當光影不再(台灣)、Phantom of Illumination(英文)
年份:2017年
國家:泰國
語言:泰語
制片公司:Eyedropper Fill
台灣發行:
導演:瓦塔那蓬‧萊蘇旺猜/Wattanapume Laisuwanchai
演員:
Sangiam Prapakone
Sumrith Prapakone
劇情簡介
2013年,曼谷最後一間獨資老戲院結束營業。從業25年的資深放映師頓時失業,轉向酒精及宗教尋求慰藉。濕溽的影像,膠卷、老戲院、時代變遷的光影輓歌。記憶洶湧宛如魑魅亂舞的廿年一覺電影夢,令人想起蔡明亮的《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