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情感與義氣

《艋舺》

《艋舺》MONGA

導演:鈕承澤

上映:2010-02-05

蚊子轉進這家三流高職的第一天,午餐飯盒裡他最愛的那隻雞腿就被狗仔孩搶走了,蚊子不知哪來的勇氣,搶回了那根雞腿,一場從校門口到河堤的追逐戰就此展開。太子幫四人看到蚊子有如泥鰍般閃躲遁逃的身手,大樂,決定收他入幫。

隔天志龍領軍找來蚊子,在學校頂樓,將追打他的狗仔孩和體育班鐵人們獻祭給蚊子,讓他報仇個爽。“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就會被他們弄死!”在和尚那句堅定的話裡,臉上掛彩腫著一隻黑眼的蚊子,朝著其中一名鐵人奮力揮出生平第一枚主動攻擊的拳。接著,他加入太子幫,踏入黑道。

和尚講述艋舺歷史,教育蚊子,蚊子如同踏進大觀園,視野開展,世界遼闊。和尚送他回家,丟給他一個在黑暗中會發光的溜溜球,他胸口突然變得暖暖的,原來這種感覺就叫友情。“意義是三小?我只聽過義氣,沒聽過意義啦!”白猴的話超酷,簡直是無敵真理。這一切,都像迷幻藥,令蚊子上癮。

而小凝,是另一件令他上癮的事物。小凝是美與醜的綜合體,她的左臉美如天使,可右臉被一個巴掌大的綠色胎記盤據著。他問小凝“你為什麼要做妓女?”小凝不甘示弱回他“你為什麼要做兄弟?”隔壁傳來令人尷尬的打炮聲,他只好拿出隨身聽來,和小凝一副耳機,共聽一首曲。那天之後,小凝這就成了他的僻護所,他常常都想來,來看這個小學同學,那個有胎記的小女孩,他不會記錯。

在每天打打殺殺有仇必報的過程中,太子幫五人犯下了無法彌補的滔天大錯,和尚有種,頂下這一切,因此被志龍的父親(廟口老大Geta)打得只剩半條命。和尚傷癒後,Geta送五人上山習武,是懲罰,也是鍛鍊,要他們理解出來打拼是靠拳頭,決不能碰槍枝,這個來自西方的邪惡。

下山的那天,在溫泉餐廳的晚宴中,蚊子意外遇見了來與艋舺老大們談合作計畫的外省掛青壯派幫主灰狼,他母親的舊情人。而和尚察覺了蚊子的不對勁,以及席間的暗潮洶湧。

Geta 拒絕與外省掛合作,引起艋舺另一角頭後壁厝成員文謙的不滿,文謙勸說灰狼,這局要成,一定要廟口加入,否則無法擺平由廟口為首的其他十幾個角頭。艋舺的第一聲槍響,後壁厝老大masa死了,整個艋舺黑道因此產生劇烈搖晃,太子幫五人的友誼也是,他們捲入大人世界的陰謀浪濤中,不知命運會帶他們去哪裡。

艋舺,monga,原為平埔族語,意指小船。(以上為雅虎電影介紹)

 

–––請看過電影再往下閱讀,有地雷–––

 

這是一則勸告母親不要在孩子學校的便當盒中放雞腿的故事。(誤)

故事一開始是描述蚊子(趙又廷飾演)因為一根雞腿的衝突,而加入了艋舺廟口角頭兒子志龍(鳳小岳飾演)的太子幫。或許是因為對鳳小岳的印象,很容易就拿另一部他有參與的電影《九降風》來做比較,兩部有著類似的校園混混故事。鳳小岳在九降風的表現實在是不怎麼樣,但在艋舺中飾演的這個角色卻很合適;一個演員在不同導演的指導之下演技會有天南地北的差異,這是我觀賞五十多部公視人生劇展後的心得之一。若再細部比較兩部電影的各種表現來說,個人對於《艋舺》的喜好大概優於《九降風》一千兩百倍吧!前半段的校園故事大概是較為輕鬆有趣的部份。

每個人從電影中感受到的部份都不太一樣,您是怎麼看這部《艋舺》的?是一部描述台灣黑道打打殺殺的電影?還是記載數十年前艋舺這一代的歷史電影?我倒是注意到了《艋舺》電影中,描述了人類那種非常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尤其是當情感與義氣有所衝突時每一個角色的反應,後半段的劇情都著重在這種複雜的情感關係。

廟口角頭Geta是典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自私個性,為了爭老大位置,偷偷找人把兄弟(和尚的爸爸)的手砍斷,佔了他的位置。兩人的兒子也持續維持類似的主僕關係,志龍是老大,和尚(阮經天飾演)則是不斷替這個老大頂罪的小弟。導火線是一次五個太子幫兄弟誤殺人,Geta懲罰五個人時,和尚出來替大家頂罪(主要是替志龍頂罪)。然而這個Geta大概也知道事情是兒子惹出來的,和尚只是出來頂罪,但他卻包庇自己兒子,打算藉此機會打死和尚(也打死兒子未來最強的對手)。Geta這個角色總讓我想到劉邦,要利用人才時就在那稱兄道弟,本身雖然沒有強大的戰鬥力,卻擅長抓住人類心理來利用幫他打天下,等坐上了老大的位置後,一切兄弟情義不再,狠心程度可謂毫無人性而言,只有自己的兒子跟血脈才是一切決策思考的主要考量。這種人可謂是人性中最自私的類型,但也最符合自然界適者生存法則。面對這種人,你得在還擁有籌碼時跟他談判,只能比他狠才能贏他;等到他斷了你的手,什麼情理義氣對他來說都是狗屁。

當和尚知道自己父親與Geta關係時,情感與義氣開始有了衝突。在那之前和尚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志龍,我想甚至到了為了志龍死他也無所謂,已經有點近似BL情誼的關係。但當他發現自己父親被Geta這樣欺負時,我想和尚的內心是十分掙扎的,就像蕭峰發現自己的殺父仇人居然是愛人的父親時那般。於是當文謙找他殺兩位老大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Geta,但他也堅持與志龍及其他兄弟間的義氣關係,同時又要保護他們不受外人傷害。和尚面對衝突的抉擇是,情感與義氣兼顧。

相較於和尚的選擇,志龍最後還是延續了他爸的個性,對於一個為自己全心付出的兄弟,還是選擇自己的利益,殺了和尚。對於義氣與情感,他選擇了情感(報父仇)跟自己。

蚊子則是一個超級天兵,被捉弄到去了死對頭地盤叫囂還不知道。在他眼中只有義氣,沒有對與錯,他對Geta的義氣毫無思考判斷,也不管Geta是好人壞人,對志龍的義氣也是。他是個單純的人,但顯然這個單純的人卻是瓦解兄弟情誼的主要關鍵,不以利益為思考點的他,卻是唯一發現背後陰謀的人。至於蚊子在情感與義氣上的抉擇,就是與在私娼寮那位小時候女同學的約定,說要帶她離開那裡的約定。但最後他還是選擇義氣,去跟和尚攤牌。

灰狼是個既得利益的外來者,跟誰合作都沒有關係,只要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就好,對於擋住他獲得利益的人,只有死路一條。灰狼說不上是極度的壞,如同很多人一樣,以利益為最優先考量,但他是個黑道,就只是這樣。唯一對灰狼的情感考驗,便是年輕時女友(蚊子媽媽)而已,一直認為蚊子是別的男人的孩子,對於蚊子將發生的致命危機選擇了不幫忙;後來雖然還是決定幫忙,但發現蚊子是自己親生兒子時為時已晚。男人對於傳宗接代這件事情的計較上向來是動物的本能,鮮少有男人肯照顧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尤其這是自己女人跟別人生的孩子。

電影有兩個部份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些複雜的、又愛又恨的情感,電影只是在描述這些東西,並沒有在探討人性上著墨太多。觀眾能從中間得到什麼啟發,那些是留給觀眾自己去思考的,電影不在當中做什麼是非判斷。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該片用了相當多巧妙的鋪陳。像是先用明信片來鋪陳蚊子與他父親的連結,後面在透過灰狼一句「我寄的明信片怎麼會在這」來讓人發覺兩人的父子關係。又或者是狗仔孩一開始看似壞得要命,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志龍先玩人家馬子;這部份當然可以讓人覺得很多事情我們總是先入為主,但往往事實並非如表面般那樣單純。電影沒有在這部份磨墨太多,只是透過文謙與和尚對話來簡單帶過,卻也有些許意含存在。還有讓我最佩服的:最後幾個畫面中,帶到和尚爸爸在拜拜那畫面,我覺得這個鋪陳很讚。在這之前都只用「說」的來提到和尚爸爸手被斷了,畫面也刻意不去帶到他失去的那隻手,直到最後的那幾個畫面,才讓人明顯的看到他失去了一隻手。這畫面配合上其他人的遭遇,就顯得很有震撼力。又或者是殺Geta的兇手,先不帶到兇手是誰,再從後面的劇情去拼湊等等,這種東西就是我很喜歡的「有用心的鋪陳」。

《艋舺》給我的感覺跟鈕承澤另一部電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差不多,雖然沒有那種會令人跳起來拍手叫好的衝動,但以國片來說算是相當有可看性的電影,劇情也能一直吸引人往下看。但可以預見的是,這電影也一定會引起那種會不會帶壞小孩的撻伐聲浪。

艋舺會不會是一部鼓勵年輕人混幫派、講義氣的電影?雖然電影中沒有刻意說明,但我覺得片尾那些畫面已經給了答案。那些講義氣的人下場是怎樣的?為了志龍不惜一切代價的和尚,被志龍捅了十幾刀躺在血泊之中。說「意義是殺小,我只知道義氣」的猴子不但被打成重傷,還成了替罪羔猴(羊)。天真的拿義氣當生活意義的蚊子,被兄弟開了一槍,生死不明。跟Geta講義氣的和尚爸爸,結果除了害自己失去一隻手臂,連兒子都橫死街頭。你當這份情感是義氣,別人卻當是放屁!

一把菜刀對家庭主婦來說是做菜的好幫手,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對年少輕狂的孩子或是情緒過於激動的大人來說都是殺人兇器。我們不可能因為菜刀具有殺人兇器這用途就禁止所有家庭擁有菜刀,因為問題不在於菜刀本身,而是在於父母該教導小孩子如何使用這把菜刀吧。就像一開始就說到的,每個人能從電影中看到的東西不同,孩子只會看到那些髒話與流行語,那做父母的你,是否能看到那些情感的描述,以及最後「講義氣者的下場」,並與孩子分享討論?

對於講義氣這種事情,在我國小時也是很重視,那是受了同儕的影響,甚至就像電影那樣,我們也是五個人結拜兄弟,就在大禮堂中喝下那摻有五個人血液的結拜水(未成年不能喝酒)。到了國中,這樣的義氣通常用在打架,只要班上有人被欺負,就要講義氣的出來互挺,一直延續到了高中生活。至於年紀更大之後所謂的義氣,大多就只是朋友找喝酒時要到的原因而已。就如同電影所描述的,義氣無法很單純的存在,牽扯到的現實生活面很廣,包括背叛、利用、金錢利益等,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受挫後,學會保護自己;義氣,不過就是個年少無知時的美麗幻想罷了。

至於演員演技,鳳小岳在《艋舺》中勝過《九降風》許多。而趙又廷就是適合那種角色,不管在《艋舺》或是《痞子英雄》都一樣(雖然我沒看過該連續劇),若要跳脫這種角色可能難有什麼發揮。阮經天的演技則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之前因為完全不看偶像劇而認為他可能只是外表帥,看了艋舺之後還真的覺得他把和尚這角色演得太棒了。扮演伍佰而出名(還有那首Nobody)的黃鐙輝還有飾演猴子的那位演員也都把自己戲中的角色扮演的不錯。飾演Geta的馬如龍,就跟《海角七號》一樣,我只是覺得他把這種帶有老大味道的角色演得不會太差,但也沒有到覺得很好的地步。飾演灰狼同時也是導演的鈕承澤,我覺得他不管演什麼角色,都只是在演鈕承澤,《情非得已》也是,說不上什麼好壞。飾演文謙的王識賢我到是覺得不錯,他演瘋狗有讓人覺得讓人不寒而慄的感覺,只是劇中也沒有什麼瘋的表現(害我很期待說)。柯佳嬿因為扮醜的關係,還是在《渺渺》中比較可愛,演技倒是都沒有什麼表現。至於在該片出現的有點突兀的陳漢典(搞得有點像是在看康熙來了),不知道為什麼之後在便利商店看到餅乾包上他的臉,會有種想把餅乾砸了的感覺。XD

 

演員:

鳳小岳 飾演 李志龍(志龍)

阮經天 飾演 何天佑(和尚) 

趙又廷 飾演 周以文(蚊子)

蔡昌憲 飾演 侯春生(白猴)

黃鐙輝 飾演 黃萬伯(阿伯)

馬如龍 飾演 Geta

席曼寧 飾演 志龍母

邢峰  飾演 Masa

王識賢 飾演 陳文謙(瘋狗)

張忠瑞 飾演 阿狗

陳漢典 飾演 狗仔孩

鈕承澤 飾演 灰狼

柯佳嬿 飾演 小凝

郭怡伶(小call) 飾演 寶斗里性工作者 

林秀玲 飾演 周玲婉(小玲)

侯傑  飾演 和尚之父

喻虹淵 飾演 小惠

 

附註:看演員演技或電影心得純粹是個人感受,每個人觀感不同,這裡只是單純的個人感受而已。

附錄:Mafia Wars in 艋舺

 

謝謝觀賞。喜歡的話,請別客氣的留下回應或點個讚吧。 

也歡迎各位朋友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 

 

延伸閱讀

.所有電影心得,分類:電影心得只列出標題

.推薦的電影:電影心得目錄

Facebook 轉貼連結的設定

.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闕小豪 on Google+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