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山過不去》為一成不變生活找出口
A Walk in the Woods / 別跟山過不去 / 林中漫步
人生中有時會有那麼樣的一個時刻,你會突然重新思考起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你想要有些改變,卻也沒那麼容易做到。
不太可能說你今天是個阿宅,明天就變成陽光男孩;不太可能你現在內向,過個幾天就熱情洋溢奔放。
在那樣的情緒狀況下,人們往往會追求一場壯遊,一場拋下一切的旅行,或是挑戰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這部電影就是描述一位旅遊作家,在經歷生活只剩「病痛和喪禮」後,他決定挑戰家鄉旁的阿帕契小徑,這條健行路線長約3,500公里(台灣環島一圈也才1,200公里左右),非常不容易挑戰。
電影以幽默詼諧的步調為主軸,描述健行時發生的趣事、糗事與其他經歷,屬於輕鬆小品,別帶著想獲得什麼生命意義啟示的心態去看會比較恰當。電影畫面沒那麼細緻是其小缺憾。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5/10/30
.電視首播:2016/12/18 22:00~23:45 @ HBO原創
.片長:104分
.級別:保護級
.電影資訊:@IMDb(6.5/2,997)、@爛蕃茄(45%/136)、@臉書專頁(3萬+讚)
.電影預告:中文預告
.片尾劇情: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原著傳記改編、健行(hiking)、美國栗樹
場景:喬治亞州、阿帕契小徑(Appalachian Trail)、尼爾山口(Neel Gap)、大煙山國家公園
寫作方向思考
如果是幾年前的我在看電影寫心得,可能會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笑,可以推薦給喜歡輕鬆小品或有在登山的同好,就是寫下這樣的紀錄就差不多了。
開始較為頻繁的寫電影心得後,總會去思考是不是能從電影中多紀錄下些什麼,多整理出些什麼資料?由於沒有看過有影評或心得做過類似的事,在揣摩嘗試的過程很多規則真的都只是嘗試中,有些心得因此看起來會很雜亂。
幾乎所有的影評都在評論電影的藝術性,或是很表面的探討電影的娛樂性(最常看到「爽片」這種介紹),難道電影就不能去討論那些觀眾會看不懂的地方、電影中的某一個場景是在哪裡、電影呈現出哪些文化、電影上映時有哪些週邊商品或廣告宣傳等等,
現在的電影介紹幾乎都被定義成是商業行為,戲院跟片商就是要吸引觀眾進戲院消費,發行影碟就是要吸引觀眾來購買,電視上映就是要吸引觀眾觀看然後賣廣告,等能賺錢的部份結束後,電影就沒有被提到的價值,除非該導演、該製作團隊又有新的電影要上映了。
我倒是認為電影可以是心靈的處方籤,我們感冒生病了需要吃藥,心靈也會有受傷或生病的時候,多數人都會遇到親人離世、離婚或喪偶、親子之間有衝突、遭朋友背叛、生活環境被迫改變等狀況,那這時若能針對狀況去推薦電影,我想是能適時給予協助的。
電影也可以是一本書,世界上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在電影裡頭找到,電影可以是旅遊書,是烹飪書,是科普書等各式各樣的書,甚至是本歷史,紀錄下當代的點點滴滴。
但在創作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是創作者,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嚴謹的態度去創作,多數時候電影是商業利益考量的,這時電影中的資訊是需要被整理的。我期許自己能往這方面去努力。
登山差異
自己也有過幾次難易度不高的登山經驗,但登山的常識可能還是非常不足,看電影時自然而然會想把「經驗與電影的差異」紀錄下來。
.電影中的健行路徑指標是在樹上漆上小塊長方形的白漆,台灣則多是綁塑膠條,或劃上三角形,中間點一點,代表「三角點」,可以簡單把它理解成「山頂」。
附註:查資料,直的表示是路徑,橫的表示此路不通。
.在尼爾山口(Neel Gap),有好多鞋子掛在樹上,我大概用「Appalachian Trail hang boots」的關鍵字下去搜尋,還真的找到很多張圖,用「Neel Gap tree」也可以找到相同的圖。那些都是走到磨損的鞋子,大概是用來這趟路居然能走到把鞋子磨損壞掉來象徵他的難度。
.睡覺時,包包放帳篷外面。
在台灣爬山時,我通常都把包包放帳篷內。因為看起來不是帳篷太小的關係,我自己是猜想,放帳篷外是怕灰熊聞到食物的味道過來搜,不會直接攻擊帳篷,而是先去翻背包,讓登山客有機會應變?台灣是有台灣黑熊,但很難有機會遇到,幾乎「快」是傳說中的生物了。
.買小鏟子埋便便
我在台灣登過的那些山或許都是很熱門的山,路上其實有蠻多搭建起來的野地廁所,不用特別自己挖洞來埋。
.山下晴空萬里,山上暴風雪。
登山常見現象。
為什麼分數很低
寫作的人可能多少都保有一定程度的好奇心,喜歡去觀察這個世界,並試著找出原因。我的心得寫得差不多之後才會去看分數,所以別人的評價不會影響我的感受,但我會好奇其原因。
這部電影在IMDb跟爛蕃茄、豆瓣分數都很低,我覺得有幾個要素是在「電影本身好壞」以外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翻拍作品觀眾容易跟原著比較(我也都會這樣,但這部我沒看過原著),其次是容易跟同類型的電影比較,就這部就很容易讓人拿來跟《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 2014)做比較。
我不會覺得觀影過程無趣,我對登山有著濃厚的興趣,電影又有不少詼諧的笑點,對我而言是足夠的。但這種登山電影對多數觀眾來說都是冷門的,《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在IMDb的分數也好低(卻是我覺得今年最好看的一部電影),但在爛蕃茄的分數就很高。
演員介紹
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飾演 比爾(Bill Bryson)
比爾對很多知識都很有興趣,像是植物、岩石,猜想原著小說可能也有對路徑上的特殊地形、植物做介紹。
尼克諾特(Nick Nolte)飾演 Stephen Katz
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飾演 比爾的老婆 Catherine Bryson
克莉絲汀莎爾(Kristen Schaal)飾演 超愛碎碎念的怪咖 Mary Ellen
瑪麗史汀柏格(Mary Steenburgen)飾演 汽車旅館的老闆娘 Jeannie
這一幕場景是比較讓人失望的,崩塌的土堆太假了,背景也太假了,很像台灣早期布袋戲的背景。
片名
我原以為電影名稱是片商自己翻譯的,查資料才發現早已有原著中譯本,電影只是照書名去翻譯。
電影週邊
電影劇照
電影DM
廣告看板
特映會
原著作品(旅遊回憶錄)
原著:《A Walk in the Woods》Bill Bryson, 1998
中譯:《別跟山過不去》比爾˙布萊森
關於文章
心得速記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A Walk in the Woods
其他名稱:別跟山過不去(台灣)、林中漫步(網路)
影片年份:2015年
出品國:USA
出品:Route One Films
發行商:采昌國際多媒體
語言:English
導演:肯克皮斯 Ken Kwapis
編劇:
Bill Bryson …… 傳記(memoir)
比爾霍德曼 Bill Holderman …… 劇本
瑞克克柏 Rick Kerb
演員:
勞勃瑞福 Robert Redford …… Bill Bryson
尼克諾特 Nick Nolte …… Stephen Katz
艾瑪湯普遜 Emma Thompson …… Catherine Bryson
瑪麗史汀柏格 Mary Steenburgen …… Jeannie
克莉絲汀莎爾 Kristen Schaal …… Mary Ellen
尼克奧佛曼 Nick Offerman …… REI Dave
Kristen Schaal …… Mary Ellen
R. Keith Harris …… Sam Bryson
Randall Newsome …… TV Host
Hayley Lovitt …… Donna
Linds Edwards …… Darren
Susan McPhail …… Beulah
Andrew Vogel …… Young Hiker #1
Derek Krantz …… Young Hiker #2
Gaia Wise …… Becca
Tucker Meek …… Grandson
劇情簡介
改編自知名旅遊作家比爾布萊森經典著作,《潮浪王子》尼克諾特、《大夢想家》艾瑪湯普遜主演。”追求夢想的道路你不孤單,家人永遠是你最大的精神支柱“”就算跌個狗吃屎,也要把夢想的道路走完“。
在英國生活了二十年的旅遊作家比爾(勞勃瑞福飾演),決定搬回久違的美國定居,為了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爬著名的阿帕拉契山徑。於是在老友凱茲(尼克諾特飾演)的陪伴之下,兩個加起來超過一百歲的男子,決心靠著雙腿踏上超過三千公里的登山旅程!
不過在路途當中,凱茲卻不斷給比爾製造麻煩,怪咖登山客瑪麗又死命纏著他們,更在野外露宿的睡夢中被大黑熊驚醒!究竟比爾跟凱茲能否順利完成這段驚喜連連的登山之旅呢?
延伸閱讀
目錄:電影 | 影評 | 公視 | 上映電影 | 推薦電影 | 遊戲 | 臉書 | 100顆愛心 | 車站標籤 | 美食標籤
分類:食 | 食記 | 下廚 | 住 | 住宿 | 行 | 交通工具 | 車站 | 育 | 展覽 | 民俗 | 古生物 | 樂 | 戲院 | 旅行 | 農場 | 體驗 | 店家 | 蓋章 | 動 | 運動 | 網路 | APP | KUSO | 心得 | 書籍 | 電視
說明: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 部落格使用 | 發問須知
聯繫闕小豪:Facebook、Google+、E-mail:[email protected]
目前部落格較適合用電腦網頁閱讀。歡迎轉貼網址,若欲引用、複製部分或全部內容,請先徵得同意。
好久沒爬山了呀~~~~阿~~~阿~~~阿~~~阿~~~~
我也好想再去找座百岳來爬呀~~呀~~~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