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星際重生》為什麼導演要這樣拍電影?
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美) / ID4星際重生(台) / 独立日:卷土重来(中) / 天煞-地球反擊戰2︰復甦紀元(港)
需要看過前作嗎?
雖然說沒看過前作也能看得懂這集的劇情,但這集有故意與前作做連結,若沒看過前作,很多片段都會覺得很無趣。建議先看過前傳再來看這集。
適合看大螢幕、體感、3D、環繞立體聲嗎?
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是去看當代的電影影音效果的,不適合看劇情,若單純想看部有趣的電影是很容易失望的。
在戲院設備的挑選上,我是看2D/MX4D/Dolby Atmos,目前看2遍,會覺得電影的確有注意到這些戲院新穎設備的效果展現,也是年度最能展現這些效果的電影之一。
大螢幕的部份(IMAX等),像外星戰艦登陸地球時,那幕就非常適合看IMAX。
3D的部份,就很適合3D+體感,像開頭的星雲穿梭就非常適合。
體感(MX4D、4DX)的部份,我是體驗MX4D,後面會詳細敘述感受,但整部電影幾乎每30秒就有一次效果,想體驗的可以挑選這部。
環繞立體聲(Dolby Atmos、Auro11.1等)的部份會有加分效果,可以自行考量。
觀影前須知
觀影前我沒做任何功課,隱約知道上一集飾演總統的演員在這一集也有演出,殊不知這次是個大回歸。
我在20年前看過一次ID4,在看續集前3天又租DVD複習過一次,在觀影時還是花了許多時間去搞懂誰是誰,要搞清楚誰是誰是沒問題。
這就有點像同學會20年舉辦一次,有些人變化不大,有些人你乍看會想不起來他是誰,看可能觀察一下對方的人際關係、說話方式,就能想起對方是誰。
所以若您想要體驗這「辨識出這集那個角色是上集那個角色」的樂趣,那以下的分享請跳過。若你想要搞懂誰是誰(觀影前或觀影後皆可),以下會簡單分享同個角色20年後的外觀造型變化。
角色對照圖(無雷區)
總統 湯瑪斯·J·懷特莫/Thomas J. Whitmore
總統的女兒 派翠西亞·懷特莫/Patricia Whitmore
附註:演員有換人
史蒂文·希勒/Steven Hiller
附註:這集以照片回憶形式登場
史蒂文的妻子 茉莉·海勒/Jasmine Dubrow
史蒂文的繼子 狄倫·希勒/Dylan Hiller
附註:演員有換人
科學家 大衛·萊文森/David Levinson
大衛的爸爸 朱利葉斯·萊文森/Julius Levinson
威廉·格雷將軍/General William Grey
沒找到續集劇照,湯瑪斯總統上台演講時有提到「格雷將軍與他夫人」,跟首集演員是同一人。
艾薩克斯博士/Dr. Isaacs
兩集都找不到劇照,同個演員,這集幫博士澆花的那位。
其他的角色應該都是新演員/新角色。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06/22
.電視首播:2017/04/30 21:00~23:30 @ 衛視西片
.片長:120分鐘
.級別:保護級(6+)
.電影資訊:@IMDb(6.3/2,949)、@爛蕃茄(53%/48)、@臉書專頁
.片尾劇情:無
.電影預告:
有話直說 –「大格局場面」篇 2016-06-22
電影片段 – 外星人降臨篇 2016-06-22
快看YAHOO首頁被摧毀了! 2016-06-21
電影片段 – 恐懼篇 2016-06-20
電影片段 – 全面開戰篇 2016-06-20
電影片段 – 外星人躁動篇 2016-06-20
電影片段 – 歐肯雷射槍篇 2016-06-16
有話直說 –「拍攝中的友情」篇 2016-06-16
有話直說 –「兩代之間」篇 2016-06-16
30 TVC 團結抵抗篇 2016-06-15
30 TVC 終極災難篇 2016-06-15
電影片段 – 重力反轉篇 2016-06-14
有話直說 –「電影知識快問快答」篇 2016-06-14
幕後花絮 – 末日之戰篇 2016-06-13
幕後花絮 – 外星人毀滅終極戰場篇 2016-06-06
幕後花絮 – 末日導演篇 2016-06-06
幕後花絮 – 太空拖船大公開篇 2016-06-06
UWN聯合世界新聞特製節目 – 1996大戰特別報導 2016-06-01
ESD地球太空防衛部 熱血招募中! 2016-06-01
超級預告 2016-05-23
30 TVC 異形戰場篇 2016-05-23
30 TVC 強勢回歸篇 2016-04-22
30 TVC 滅絕重生篇 2016-04-22
第二波預告 2016-04-22
中文前導預告 2016-03-28
中文前導預告片 2015-12-13
系列電影
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 1996年07月03日)
ID4星際重生(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 2016年06月24日)
附註:為美國上映時間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外星人攻打地球;地幔、地核
電影背景:維吉尼亞、非洲中部、土星、月球、夏延山、太平洋中脊、51區
單位:地球太空防衛隊(ESD)
電影場景:美國猶他州大鹽湖(Great Salt Lake)
地標:倫敦塔橋(Tower Bridge)、倫敦之眼(The London Eye)、濱海灣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美國白宮(White House)
角色對照圖(有雷區)
51區科學家 奧肯博士/Dr. Brakish Okun
單看第一集會以為他掛了,這集又甦醒,為了不影響觀眾觀影樂趣,移到有雷區來介紹。
為什麼導演要這樣拍電影?
喜歡這部電影跟討厭這部電影的人都很多,除了描述我自己喜歡/不喜歡的點之外,也來分享一下我感受到導演為什麼要這樣拍電影的原因。這不代表要替電影辯護什麼,而是去分析導演為什麼要這麼做,與觀眾是否會喜歡無關。
20年後用同一批演員拍續集是件好事嗎?
明顯可以看出導演盡量找來當時的演員回鍋演出,這有幾個好處:
1, 勾起當初看過第一集觀眾們的回憶,也讓觀眾們看看這些演員變化了多少,像《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 2015)中吳亨利博士也是同個演員相隔22年後再度演出同一角色。
2, 加強前後集的關聯性,發展成系列作,而非看起來像是重啟的作品。
可以在影片中看出,導演/編劇也知道相隔這麼多年,觀眾不可能都記得誰是誰,所以寫了很多台詞與場景來串連角色的關聯性。
a, 一開始做惡夢的老人對派翠西亞說:「妳應該去陪總統」(派翠西亞是總統的秘書),她回「我現在也是在陪總統呀」,讓觀眾知道這個老人就是第一集的總統(雖然是同演員演出,但外型真的差蠻多的),而派翠西亞則是他女兒。
b, 不知道為什麼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不接演,但電影還是盡量串起續集演員與這角色的關聯性。
第一,狄倫剛登場時,牆上掛著史蒂文的照片,總統提到他爸的英勇事蹟。第二,地球聯合軍要出征時,提到這飛機場是以他爸的名字命名。第三,他置物櫃內的全家福照片。
不過觀眾有很多反應應該是導演/編劇沒有料想到的:
1, 在鋪陳這些關聯性的時候,對沒看過前作的觀眾來說很無趣,不知道幹麼要有這些段落。
對看過的觀眾來說也很無趣,角色登場的方式太過平凡無奇,沒有那種讓人看到一半才想起原來他是誰誰誰的那種驚喜感。
有時候電影好看就是在於你看到一半才發現角色關係,那才有趣,星際重生在第一瞬間就急著告訴觀眾誰是誰,劇情發展就很平淡。
2, 角色刻劃太過平面,觀眾不容易有記憶點,像是幫奧肯博士澆花的那個人,我就想不起來他是第一集的誰。
同樣的問題,我根本也忘記將軍、國防部長是誰。
3, 看個電影一直在那想誰是誰,好累喔。
我就想不起來亞當斯將軍(General Adams)是誰、凱瑟琳·瑪索博士(Dr. Catherine Marceaux)又是誰?後來才發現這幾個應該是新角色。
體感效果
我第一次是看「2D+Dolby Atmos」,第二次是看「2D+Dolby Atmos+MX4D」,蠻明顯就會感受到片頭很多運鏡在一般座椅看的時候沒什麼,但是在體感座椅就會很明顯感受到這個畫面為什麼要用仰角、這個畫面為什麼又要俯視。在一般座椅看起來只是一艘「太空拖船」飛過去,體感座椅就很明顯會跟著鏡頭移動,更有臨場感。
雖然這個臨場感不會讓劇情變得好看,但我想現在導演要拍這種娛樂電影都得去顧及「3D/體感/大銀幕」等現代戲院科技設備的效果呈現,不免浪費許多時間就是服務這些能讓戲院多賺點錢的設備消費者。
沒看過前作可能會看不懂的地方
電影有依照上一集的規則,像是外星人無法直接用語言跟人類溝通,但可以用觸手去控制人類的聲帶說話。於是這集前總統就自告奮勇跑進去監獄讓外星人抓著,這樣其他人才有辦法跟外星人溝通。若沒看前作或忘了,就會覺得這段很瞎。
導演的拍片公式
導演可能有一「張」拍片公式,之所以不稱為一「本」,是因為這些公式還蠻簡單的。
在還沒看過續集之前,我就先在第一集中寫好這個公式,試著把它套用到第二集看看有哪些差異?
災難預告/部份顯露
前總統的惡夢、前總統和非洲國王和的頭痛。
像「開關圖示」但沒有缺口的圖形。
月球上有個原形凹洞,那是上次母艦停留的痕跡,這次用影子讓觀眾知道,這台母艦大很多倍。
大平洋上影子鋪天蓋地而來。
孤僻的天才科學家發現問題
凱瑟琳發現異樣,跑去非洲中部調查。大衛後來也往該地調查。
角色分離
這個還好。頂多傑克跟女友派翠西亞分別待在月球、地球上。
小角色也有出頭天
特別強調「孤兒院出生的傑克、查理怎麼可能贏得過英雄之子狄倫」,最後在讓傑克、查理幹掉女王外星人。
負面狀況鋪陳
漁船回報:外星人鑽洞的速度比想像中還快。(但是我很好奇漁船哪有能力得知外星人鑽地多少距離了?有這能力應該能去探勘時游了吧。)
災難中的領導者
珊在廢墟中開的那台車。
大衛爸爸後來開的那台巴士。
小重逢
大衛爸爸沒死,被珊就到。
大重逢
傑克沒死,與女友傑克派翠西亞在鹽沼上重逢。
生離死別/慷慨赴義
大衛爸爸遇難。
狄倫媽媽遇難。
美國總統等人遇難。
月球上的防衛隊人員遇難。
各國聯合軍想慷慨赴義。
前總統慷慨赴義。
大災難/絕望
母艦有自己的重力場,超恐怖的喔。(這集的絕望感沒出來,重力場那個根本就沒必要,母艦都把月球上的武器摧毀光了,開那個重力要看幹麼?)
上次母艦才550公里,這次有4800公里,超恐怖的喔。
兩難
等等睡覺時頭要靠左邊的正妹好呢,還是靠右邊的正妹好呢?
發現希望/振奮人心
原來外星人還有敵人,而且這是個超善良的機器族,他們有更高科技的武器。
災難結束/度過災難
笨蛋外星人女王不斷犯傻,最終被人類消滅。
傻事1:上一集就已經把這機器球抓到,怎麼不趁早消滅或問出受難者星球情報,非要等到這集才抓。
傻事2:女王沒事幹麼出動,只要不動作,一但鑽通地球,南北極消失、氧氣層消失,人類就會死光光,到時再行動不就好了。
傻事3:既然那個球是唯一的倖存者,把它殺掉不就好了,抓著不放是要去收服神奇寶貝是嗎?
當然也是可以幫導演開脫,用個合理的解釋。可是幹麼導演不把事情說清楚,留下那麼多讓人懷疑不合理的點幹麼?
個人感受
死亡不明顯
雖然是災難電影,我也沒有想看一堆人死亡,但這集在處理「死亡」時是很隱晦的。
狀況一,總統等人在夏延山被外星人進攻時,可以看到有好幾個外星人攻進來,那些將軍們拿出手槍來反擊。我原以為這是一個多線發展的片段,就像布袋戲故事會在多線之間跳來跳去,靠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來吸引住觀眾。
沒想到下個片段就直接說總統可能陣亡了(這時我還以為是個片段,可能是衛星斷訊等),然後等到看完都沒下文也沒意識到,第二次看才發覺這時總統已被編劇賜死。
狀況二,月球上那個太空防衛隊的領導者叫大家快跑,然後外星人發射把砲塔炸掉了,我以為只是其中一個砲塔,但電影想表達的似乎是「整個月球上的防衛隊都被幹掉了」。這段若仔細去想就覺得有點怪,其他人是怎麼逃跑的?
不知道為什麼這集在表現角色死亡怎麼都這麼隱晦?是因為電影想在中國上映有什麼特別的限制嗎?(傳說的死亡人數不會超過35人?)還是電影分級的限制?因為不明顯,我有點把它看成是多線發展但沒收尾的狀況。
置入性行銷
好萊塢電影現在都不怕觀眾不買單,反正中國這個市場實在是太大了,且太容易接受電影各種呈現方式了,這次是「蒙牛牛奶」,中國在硬塞置入性行銷廣告的手法真的很粗糙。
有時候我甚至會覺得,在台灣已經沒人要捧場的瞎片,去中國卻能輕易賣到上千萬或上億。
好萊塢也有這種現象,電影有每況愈下的狀況,票房卻是蒸蒸日上呀。
還是很大美國主義
說是各國聯合軍,不過就是添加中國進來而已。也只看到俄國、英國(還有一國是義大利還是法國?)總統出來視訊一下。
事後跑出來拍拍手的任務,改交接給中東國家跟西藏的人去做。
這集的設定
1, 母艦直徑4800公里,配有直徑1.6公里等離子鑽。
2, 人類科技已從核子武器,改變成加農砲、冷融合彈,且已能使用防護罩、擁有一堆外星人槍枝。
3, 外星人的防護罩是打得破的,只要用無人機圍成圓形去撞,或不斷攻擊即可打破。(比第一集還弱!都給你說就好啦)
電影問答
片尾那段話是什麼意思?
那顆不知道該怎麼稱呼的機器球,查「IMDb」就稱它為「Sphere」(球面),朋友戲稱「瓦力他女友」。
片尾那段話是球希望人類帶領她(聲音聽起來是女的)跟「受難者星球」上的其他同胞(武器),一起反攻這外星人,主動出擊。
加上先前有提到不只一隻女王(收割者),頗有要在拍攝第3集的意謂。
為什麼女王一死,其他蟲族就不會動了?為什麼前總統等人能感受到女王要幹麼?
外星人的設定,我覺得有點像《戰爭遊戲》(Ender’s Game, 1985)的蟲族設定,有個女王可以透過腦波同步之類的方式與所有蟲族溝通(下達指令),只要幹掉女王其他蟲族因為無法自主思考,進而無法行動。
電影雖然用了這個概念卻沒有解釋清楚(說得太像怕被罵是抄襲?),觀眾可能會看不懂為什麼女王一死,其他外星人駕駛的戰機就紛紛落地墜毀。
電影可能還有個設定是,「到過母艦內的人/跟蟲族有過接觸的人」也會跟其他蟲族一樣受到女王腦波同步的影響,知道女王要幹麼。
非洲國王迪肯貝有跟蟲族對戰,應該有過接觸,他也到過母艦內調查。
奧肯博士被外星人抓住控制過聲帶,有過肢體接觸。
前總統幹麼過我忘了。(明明才剛看過電影不久!)
第3個種族?
看電影時一直覺得這有點像電玩《星海爭霸》(StarCraft, 1998)的設定,人類、蟲族(Zerg)、神族(Protoss)對戰的故事。第一集就出現的外星人是蟲族,這些出現的機器球是神族;當然在細節上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
機器族(還不知道電影會給他們什麼稱呼,說不定沒續集,就成了永遠的謎)是把自己「意識」上傳到機器中,應該是類似《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 2014)的概念。
母艦的「腳」
當外星人要撤退時,有一堆人在慶祝的畫面,我很好奇為什麼這個畫面會是「中東/船隻」
第1次看的時候沒注意到,第2次時注意到許多畫面背景都是母艦的「腳」收上去,突然想到,這該不會是導演要用來凸顯母艦有多大艘,才挑這幾個點的嗎?
我有點忘記哪裡地標是被用來「破壞用」,有哪些地標是我說的這個「顯示母艦多大所用」;像是「船隻」代表「太平洋中脊」,「巴黎」也是其中一個腳,「非洲」也是其中一個腳這樣。
後記
我大概把這部電影在PTT上的140多篇心得(33好雷/28普雷/48負雷)簡單閱讀一次,發現不喜歡的人都共同提到過「第一集是神作,這集拍爛了」。
會覺得災難電影大多有公式,若不常看可能會覺得很新鮮,但若重複看到電影這樣使用也很容易膩;這個有可能是為什麼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普通,有人覺得難看的原因之一。
我前陣子預習過ID4首集,會覺得它真的稱不上是神作,這部電影有不少缺點;但因為看電影時年紀還小,根本不會去在乎那些電影表現(鏡頭、劇本的邏輯、角色的塑照等)。我想很多觀眾就單憑「記憶」來說,可能會在IMDb上給這部電影10分,但其實它現在的平均分數是6.9而已,爛蕃茄也只有53%。
當然任何一個觀眾要替這部作品打10分,那都是不該被干擾的。但會覺得我們的記憶是不可靠的,可參閱《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You Are Not So Smart, 2011)這本書,當您要靠記憶去跟別人吵架時(敢批評ID4首集的人),最好還是先冷靜下來,你會發現它的評價並非是那麼的完美無缺。
演員介紹
連恩·漢斯沃(Liam Hemsworth)飾演 傑克·莫里森/Jake Morrison
「雷神索爾」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的弟弟,作品有:《惡女訂製服》(The Dressmaker, 2015)、《飢餓遊戲》系列電影(The Hunger Games, 2012~2015)等。
塔維斯·佛塔(Travis Tope)飾演 查理/Charlie Miller(傑克·莫里森右手邊的男孩)
看電影一直以為在電影中他們是兄弟,但應該是沒有血緣關係。
傑西·亞瑟(Jessie T. Usher)飾演 狄倫·希勒/Dylan Hiller
比爾·普曼(Bill Pullman)飾演 前總統 湯瑪士·J·懷特莫/Thomas J. Whitmore
一直都有電影作品,最近的有:《廢柴特務》(American Ultra, 2015)的克魯格(Raymond Krueger)。
瑪嘉·夢露(Maika Monroe)飾演 前總統女兒 派翠西亞·懷特莫/Patricia Whitmore
《靈病》(It Follows, 2015)的女主角。
傑夫·高布倫(Jeff Goldblum)飾演 科學家 大衛·萊文森/David Levinson
一直都有電影作品,但都不是太重要的角色,最經典的角色還是《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的伊恩博士(Dr. Ian Malcolm)。
裘德·赫希(Judd Hirsch)飾演 朱利葉斯·萊文森/Julius Levinson
夏綠蒂·甘絲柏格(Charlotte Gainsbourg)飾演 凱瑟琳·瑪索博士/Dr. Catherine Marceaux
《性愛成癮的女人》(Nymphomaniac, 2013)「成熟版」的小喬(Joe)
Angelababy/楊穎 飾演 小雨/Rain Lao
一直都覺得她很漂亮,但其實沒有什麼演技,基本上她登場的畫面就是在賣「中國票房」而已。
不過講中文的部份很突兀,像是要各國聯合軍要出發前那句台詞就很突兀,另外我還把她對著航天局領導者講的那句話聽成「蔣蜘蛛,Quick!」(應該是蔣叔叔)。
布倫特·史賓納(Brent Spiner)飾演 51區科學家 布拉奇斯·奧肯博士/Dr. Brakish Okun
薇薇卡·A·福克斯(Vivica A. Fox)飾演茉莉·希勒/Jasmine Hiller
上集的職業是脫衣舞孃,這集已經是醫院中主任等級的醫師;不是說人不能換職業,而是這種差異很大的設定在電影中並未有其他的說明,很不細膩。(不算邏輯不通,而是設定不夠細膩。)
莎拉·華德(Sela Ward)飾演 美國總統伊莉莎白·蘭福德/U.S. President Elizabeth Lanford
威廉·費奇納(William Fichtner)飾演 亞當斯將軍/General Adams
因為總統與各部長都掛了,所以繼任為總統。(這部電影共有三位美國總統)
道比·歐帕瑞(Deobia Oparei)飾演 迪肯貝/Dikembe Umbutu
麥肯娜·葛蕾絲(Mckenna Grace)飾演 黛西/Daisy
演員是很小就出道的美國童星。
趨勢觀察
電影場次紀錄
06/22(三) 89間、1744場次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有看到吉隆坡的雙塔砸在倫敦橋上
總覺得在這部電影看到別部的影子
當初看到預告時,我就覺得這不是「仁」《變形金剛4》嗎?怎麼變成導演想出來的新哏?(新聞一直播,說導演想出來這種新的哏、導演超愛破壞地標等…根本是假新聞真行銷,沒哏硬掰哏出來。XD)
既然奧肯博士沒死
何以見得前總統死了
關於這個問題呢,我個人的解讀是這樣,奧肯博士只是被掐住脖子,缺氧過久,雖然沒死但也沉睡了20年…
而前總統是開飛機去撞母艦,那個爆炸的程度可能連超人都擋不了呀大哥!
開飛機撞母艦的不是前總統啊…
補充
開飛機撞母艦是因為飛彈卡道,無法射出。
所以只好趁母艦開啟武器炮時讓對方引爆整台含飛彈的飛機,近距離直接造成內部傷害。
那個飛機的駕駛員是http://www.imdb.com/name/nm0001642/?ref_=ttfc_fc_cl_t7
潦倒爸爸在最後來個正面大反轉,讓子女以他為榮的角色。
其實本來是要回覆2F留言的(應該不是你吧),剛好又說錯,應該說前總統慷慨赴義是指「開拖船去設陷阱」(我說成撞母艦)而非被外星人掐住脖子。
其實我不太確定2F問題在哪,以上只是個人猜測。XDD
感謝您的補充,第一集劇情我是看續集前幾天才看的,所以還有印象,至於留言回錯的部份,已於上則留言中說明。:)
還有一個蠢設定…..按照前面女王既然會設陷阱吸引人類應該很聰明才對…..那為什麼後來前總統引爆核彈之後牠離開墜落的船艦後卻是追著一台公車在跑…然後那位中國籍的飛行員一直射牠他都不甩….後面一直到機器球的隔離失效以後牠才轉方向….這是什麼神設定啊?
ID4星際重生在設定上並不是那麼嚴謹,感覺了向許多電影「學習」了,沒有自己主軸的狀況下很多事情就不是那麼合理了。XD
看過不少羅蘭·艾默瑞奇的電影.
但這ID4星際重生真是一部超級大爛片
電影用來吸引人的模式太過相似了,用太多次觀眾就很容易不再感到驚喜。XD
畢竟大陸還在經濟成長階段,難免很多有錢人沒看過真的厲害的好萊屋大片,只要聽到這種"題材"不錯的就甘願花錢入場了,該怎麼說呢…期待大戰的鏡頭很少,死到臨頭還一堆搞笑橋段,非洲山大王比一堆正規美國軍人要強百倍,最瞎就是置入性行銷+我個人覺得演技並不出眾的Bb…一部專門製造吐槽的電影。
中國的確是最大的市場之一,很多人以前不常接觸到電影,就跟台灣20年前的狀況差不多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