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星際終結者》經典災難電影劇本必備的橋段 [2看首寫]
Independence Day(美) / ID4星際終結者(台) / 地球捍卫战(中) / 天煞地球反擊戰(港) / 独立日(網)
ID4絕對是六、七年級生或更早出生觀眾心中的「一生之中看過的經典電影」片單之一,那時候外星人題材電影超流行的,像《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 1997)就是另一個經典片單。
印象中的ID4
那時候我們同儕間都叫這部電影「ID4」,至於那個「星際終結者」其實沒什麼人會提到,我甚至早就忘了這部電影片名中文的部份是什麼。不過也因為台灣片名總是愛亂翻譯,若不是因為續集要上映,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知道這部電影的原片名是什麼意思,就一直叫它「ID4」。
甚至在查資料時發現「獨立日」、「天煞地球反擊戰」這兩片名時還在想這是什麼鬼呀,再看原片名才知道原來這兩個名字之中,獨立日是原片名「Independence Day」的直譯,天煞地球反擊戰則是香港上映時的翻譯。
我印象中的ID4應該是不錯看的(但不肯定,印象有點模糊了),記憶最深刻的點有兩個,一個是總統發表超級激勵人心的演講後,地球人團結起來,讓我覺得超感動與超熱血的!一個是飛機駕駛員最後攻擊母艦的畫面,這在我後來玩電玩《越南大作戰》(Metal Slug / メタルスラッグ, 第一代是1996年)還看過好幾次。(這是個紓壓遊戲,會一直重複玩)
附註1:找不到當時台灣上映的中文海報。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1996/07/13
.片長:待查
.級別:待查
.電影資訊:@IMDb(6.9/418,478)、@爛蕃茄(61%/59)、@臉書專頁(145萬)
.片尾劇情:無
.電影預告:
系列電影
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 1996年07月03日)
ID4星際重生(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 2016年06月24日)
附註:為美國上映時間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外星人攻打地球、UFO愛好者、核子武器;脫衣舞孃、空中噴藥、結婚、雪茄
電影背景:New Mexico(字幕:新墨西哥洲)、Imperial Valley. California(字:加州帝王谷)、Northern Desert. Iraq(字:伊拉克北部沙漠)、Persian Gulf(字:波斯灣)、Pacific Coastline. Calaifornia(字:加州太平洋沿岸)、Secret Military Installation, Code Name: Area 51 – Nevada(代號:五十一區內華達州)
單位:S.E.T.I.(字:外星人探索中心)、Space Command, The Penta60N(字:國防部太空署)、USS 6EOR61A SSGN(美國喬治亞號潛艇)
地標:月球、戰爭紀念雕像/硫磺島雕像(Marine Corps War Memorial)、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美國白宮(White House)、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林肯纪念堂/林肯雕像(Lincoln Memorial)、莫斯科皇宮、巴黎鐵塔、紐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洛杉磯、日本、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Mt. Kilimanjaro)、埃及金字塔(吉薩金字塔群)、雪梨歌劇院
個人感受
20年前看 & 再次重看 感受差異
當初ID4上映時我是去電影院看的,已經想不起來電影帶給我什麼感受,如果是很難看或很悶應該會有印象,所以不是。這種相隔20年左右的電影記憶都是很模糊的,劇情都忘了,往往只會記得一些零散的訊息。
這次是因為續集要上映,而我又有在寫電影心得,才會又去把影片找出來看。相隔20年再度觀賞,劇情對我來說不是很有趣,若不是為了複習而是在電視台上轉到的話,或許不會看完。不過也因為對劇情不感興趣,反而多了點時間去思考這劇本的寫作技巧,晚點針對劇本的部份來討論。
說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點:
1, 片頭那外星人母艦從鏡頭上方逐漸前進時,那壓迫感在戲院看應該蠻強烈的。
2, 電影的多線發展看似賦予每個角色不同的個性、情感,但都是表面描述,未能讓人感受到情感。
3, 回頭去看這部電影的爆炸特效,其實蠻好笑的。像隧道內那場爆炸,人跟物品被炸飛的效果都蠻假的。
4, 小時候,看到各國團結起來對抗外星人,覺得那好熱血。現在再度來看,會覺得影片中到處充斥著大美國主義,電影把格局拉到「全世界」(外星人攻佔世界各國大都市),但就只描述美國對抗外星人的過程,美國找到打贏的辦法,「教導」其他國家(你們都是化外之民呀); 外國人也沒有什麼對抗的戲份,就是負責在美國打贏時出來歡欣鼓舞,負責幫美國人拍拍手就好。
而且想把美國的「獨立日」,定為全世界的「獨立日」,這真的很自我中心呀!別的國家的歷史對美國來說好像都不那麼重要,該以美國為中心。
5, 回頭去看,電影的邏輯也不是很完整像是…
a, 史蒂文偷走飛機,居然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女友茉莉,茉莉又剛好救到第一夫人。
b, 飛碟有防護罩,我原以為應該是設定成「戰鬥中/飛行員駕駛中」後會啟動,但科學家大衛在測試時,機艙明顯是開啟的,如果這種狀態也會防護,那他要怎麼走進去駕駛飛碟?
我想這些東西在我14歲時看,我一定都不會在意。而且如果那時候網路像現在一樣發達,看到別人批評這部電影,我可能還會上去跟別人對罵,認為他們都看不懂電影。
但20年後來看,我才會發現這部電影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完美無缺。也因為有過很多次這樣的經驗,所以我會想告訴那些覺得《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2016)、《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 2013)、《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 2015)完美無缺,只要看到有人發「負評」心得時,就在對方底下留言「你看不懂這部電影」、「你是智障啊」、「工讀生快滾」等批評的人一些話:
如果您真的覺得電影好看,您可以把自己喜愛的原因寫下來,而不必去容不下另一種聲音。
因為你罵出去的每一句話,都會對別人造成傷害。但是,如果你有機會20年後再去看同一部電影時,你或許會發現當初你的謾罵很有可能是種無理取鬧,而且重點是你會忘記你曾經罵過別人這件事。(依現在的網路使用習慣,大家每天都要發表各種評論看來,可能會累積上萬則謾罵。)
說難聽一點,若你放任自己去隨意謾罵(或許你當下年紀會覺得這是「正義之聲」),你就是那種對整個社會不斷拋出負面東西出去的人,如果這個社會大家都不斷拋負面的東西出去,你覺得它會是個和諧的社會嗎?會是個沒有衝突的社會嗎?
劇本寫作分析
第2次看這部電影,會發現電影中應用了很多災難電影的標準公式,印象中那些火山爆發、大海嘯、大地震、大颶風幾乎都是用這些要素在寫劇本。這些公式大多初次看會覺得很有意思,但因為容易被濫用,也很容易膩;不過這邊還是要來認真討論到底有哪些特色。
災難預告/部份顯露
一開始利用快速向外膨脹的核爆雲來「隱藏」即將出現的物品,製造懸疑感。
而後是「巨大黑影」,利用飛碟的影子,去暗示這場災難的主體(飛碟)大到超誇張。
孤僻的天才科學家發現問題
劇中的科學家發現外星人利用衛星傳遞訊息,根據傳遞的東西越來越少,他發現這是在倒數。(這啥鬼呀!數字1~無限大所佔的空間都是極小的吧!幾位元(bit)而已。難道外星人會用1、11、111、1111、11111….這麼愚蠢的方式來計數/儲存資料嗎?)
然後他就破解了外星人的密碼。(這啥鬼啊!人類破解人類的密碼都要耗費大量人力,像《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2014),為啥這科學家只用幾分鐘就破解了?)
附註:製造病毒那個也很鬼扯,假設作業系統(像Windows OS、iOS)有漏洞,你也得經過發現漏洞、思考如何利用漏洞去達成你要的目的(所謂的「病毒」),才有辦法寫程式,這科學家完全不曉得外星人的程式架構,就能預先寫好病毒?
角色分離
史蒂文不顧女友的反對,堅持要回部隊。
羅素女兒跟鄰居那個「想跟她在末日前打一砲」男孩分離。
小角色也有出頭天
史蒂文寄給NASA的應徵信,被拒絕。(這邊已經不難猜到他將會有一番表現,不必尋著原有的「社會規範」達成他的夢想。)
整天酒醉的羅素,決定加入飛機駕駛員徵召。(對照他後來做出了巨大貢獻)
負面狀況鋪陳
第一夫人下落不明。
災難中的領導者
茉莉找到路邊停放的汽車,開著帶領大家找出路。
小重逢
茉莉遇到第一夫人。
史蒂文找到茉莉。
大重逢
總統一家重逢。
大衛與康妮破鏡重圓,再度牽起對方的手。
羅素女兒與男孩重逢。
生離死別/慷慨赴義
第一夫人之死。(明明人都救回來了,卻又安排體內出血不只的設定)
羅素慷慨赴義。
史蒂文跟大衛的飛碟被抓住時,本想跟對方同歸於盡。
大災難/絕望
外星人全面進攻倒數6小時。
外星人戰艦有防護罩,換了飛彈還是打不穿。
總統派飛機前往溝通表達善意被拒絕。再度直接與外星人溝通要和平相處再度被拒絕。
兩難
若用核彈將會為地球環境留下數百年影響,若不用等著被滅絕。
發現希望/振奮人心
科學家發現能用電腦病毒感染母艦,讓母艦去傳染病毒給小母艦,卸除防護罩。
總統振奮人心的演講,以及「御駕親征」(我也是一員飛機駕駛!)的決心。
災難結束/度過災難
外星人GG。至於GG是啥意思請看:網路名詞解說:GG
基本上這部電影除了少了「愚蠢/頑固不化的領導者」以外,多數要素都有出現了。
導演風格
通通塞到電影中
這個導演的電影作品我看過:《2012》(2012, 2009)、《酷斯拉》(Godzilla, 1998),但印象都不深刻了。
會認為在這部電影中,導演把很多東西都塞到電影中,除了「災難電影」要素外,還有一堆有的沒的:性感身體(脫衣舞孃)、懸疑(整間實驗室都是霧,不知道裡頭有什麼東西。)、暗諷人類行為(外星人像蝗蟲,耗完一個星球的資源就去掠奪另一個星球,暗諷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過份消耗)、環保(大衛垃圾總是會分類的習慣)、種族大融合(總統女兒與史蒂文兒子的互動,雖然只有短短一秒的畫面,還有7月4日是全世界的獨立日等)等。
這有點亂槍打鳥的心態,丟這麼多東西到電影中總會有一兩樣觸碰到觀眾的喜好,像我明知羅素會犧牲,再度看這段還是覺得很感動。可是仔細去看,會發現電影多線發展,對每個角色的描述都很表面,羅素是個酒鬼、羅素大兒子討厭爸爸(想表現父子衝突)、羅素小兒子需要靠藥物維生、史蒂文勇敢積極上進、總統慈愛但缺乏果斷行動力、奧肯博士有點瘋癲,每個角色都有特色,但看完之後你很快就會忘記所有的事情,電影沒有對任何一個角色做較為深入的描述。
很愛破壞知名地標
戰爭紀念雕像/硫磺島雕像(Marine Corps War Memorial)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該建築被破壞。
美國白宮(White House)/ 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該建築被炸。
林肯纪念堂/林肯雕像(Lincoln Memorial)
紐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該建築被炸。
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Mt. Kilimanjaro),小母艦入侵地之一。
吉薩金字塔群,小母艦入侵地之一。
雪梨歌劇院,小母艦入侵地之一。
【找不到電影劇照】
莫斯科皇宮,小母艦入侵地之一。(出現在電視機畫面中)
【找不到電影劇照】
巴黎鐵塔,小母艦入侵地之一。(出現在電視機畫面中)
紐約世貿雙子星大樓
整片雪白的地,很特別,但不知道場景在哪?
您可能不知道/忘記的事
電影中的設定
1, 母艦直徑是550公里。台灣最大長度是394公里[附註2],也就是飛碟飛到台灣上空時,你從富貴角逃到鵝鑾鼻或是綠島、蘭嶼、小琉球,都還在母艦底下。
2, 派到各大都市上方的小母艦直徑是15哩(約24公里)。台北市長約27.6公里(北投到文山),寬20.7公里(士林到南港)。
附註2:Google搜尋「台灣長度」
電影問答
為什麼要叫ID4?
以下純粹個人猜想,電影片名是「Independence Day」(獨立日),但兩個字的簡稱「ID」不具辨識性,當你問朋友「你有沒有看過ID?」時,誰知道你在說什麼。
所以加上「美國獨立日」(7月4日)的「4」,變成3個字的簡稱,具有辨識性(有其他知名事物的縮寫也是ID4嗎?)。
且感覺那時也很流行這種三個字的縮寫,像《Men in Black》大家就習慣稱為「MIB」。
演員介紹
比爾·普曼(Bill Pullman)飾演 湯瑪斯·J·懷特莫總統/President Thomas J. Whitmore
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飾演 USMC史蒂文·希勒上尉/Captain Steven Hiller
傑夫·高布倫(Jeff Goldblum)劇照 大衛·萊文森(科學家)/David Levinson
我其實已經忘記有這個角色了,也忘記這演員有演這部電影,看電影看到時想說,他不就是《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裡頭的那個博士嗎。
瑪麗·麥唐納(Mary McDonnell)飾演 瑪麗·懷特莫(第一夫人)/First Lady Marilyn Whitmore(圖左講電話女子)
也忘記有這角色了,說我記得哪些角色/演員好像會比較快,我只記得威爾·史密斯、開飛機撞飛碟那個。
裘德·赫希(Judd Hirsch)飾演 朱利葉斯·萊文森(大衛的爸爸)/Julius Levinson
勞勃·勞吉亞(Robert Loggia)飾演 美國陸軍,威廉·格雷將軍/General William Grey
這個角色的作用似乎是…站在總統身邊,沒了。
藍迪·奎德(Randy Quaid)飾演 羅素·凱斯(越戰退伍老兵)/Russell Casse
大家都不相信他曾經被飛碟抓去研究,終日酗酒。
瑪格莉特·柯林(Margaret Colin)飾演 康妮·斯巴諾(總統助理&大衛前妻)/Constance Spano
薇薇卡·A·福斯(Vivica A. Fox)飾演 茉莉·海勒(希勒女友)/Jasmine Dubrow
原以為她是史蒂文的太太、小男孩是他的孩子,演到後半段才知道史蒂文是接納她與她小孩,尚未結婚。
詹姆斯·里伯霍恩(James Rebhorn)飾演 阿爾伯特·尼斯基(國防部長)/Albert Nimziki
專門負責阻饒總統「這個很危險,那個也很危險」的角色。
哈維·菲斯坦(Harvey Fierstein)飾演 馬蒂·吉爾伯特(大衛的老闆)/Marty Gilbert
我不知道其他人會不會覺得這個角色很搞笑(但我完全沒笑過),是不是被設定成搞笑的角色?
亞當·鮑德溫(Adam Baldwin)飾演 USAF米切爾少校/Major Mitchell
負責測試UFO防護罩效能(射飲料鋁罐)的那位。
布蘭特·史賓納(Brent Spiner)飾演 奧肯博士(51區科學家)/Dr. Brakish Okun
小亨利·康尼克(Harry Connick Jr.)飾演 USMC吉米·懷爾德上尉/Captain Jimmy Wilder(圖右)
史蒂文的好朋友,在休息室拿著戒指跪著那位。
梅·惠特曼(Mae Whitman)飾演 總統的女兒 帕特里夏·懷特莫/Patricia Whitmore
羅斯·巴格利(Ross Bagley)飾演 史蒂文繼子 狄倫/Dylan
電影週邊
電影海報
影諜封面
觀賞平台
關於文章
心得速記
文章亦發表於:@電影筆記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Independence Day
其他名稱:ID4星際終結者 / ID4:星際終結者(台)、地球捍卫战(中國.藍光)、天煞地球反擊戰 / 天煞-地球反擊戰(香港)、独立日(網路)
年份:1996年
國家:美國
語言:英語
製片公司:Centropolis Entertainment
台灣發行:福斯
導演:羅蘭艾默瑞克 / Roland Emmerich
編劇:狄恩戴彿林 / Dean Devlin
演員:
比爾·普曼 Bill Pullman …… 湯瑪斯·J·懷特莫總統/President Thomas J. Whitmore
威爾·史密斯 Will Smith …… USMC史蒂文·希勒上尉/Captain Steven Hiller
傑夫·高布倫 Jeff Goldblum …… 大衛·萊文森(科學家)/David Levinson
瑪麗·麥唐納 Mary McDonnell …… 瑪麗·懷特莫(第一夫人)/First Lady Marilyn Whitmore
裘德·赫希 Judd Hirsch …… 朱利葉斯·萊文森(大衛的爸爸)/Julius Levinson
勞勃·勞吉亞 Robert Loggia …… 美國陸軍,威廉·格雷將軍/General William Grey
藍迪·奎德 Randy Quaid …… 羅素·凱斯(越戰退伍老兵)/Russell Casse
瑪格莉特·柯林 Margaret Colin …… 康妮·斯巴諾(總統助理&大衛前妻)/Constance Spano
薇薇卡·A·福斯 Vivica A. Fox …… 茉莉·海勒(希勒女友)/Jasmine Dubrow
詹姆斯·里伯霍恩 James Rebhorn …… 阿爾伯特·尼斯基(國防部長)/Albert Nimziki
哈維·菲斯坦 Harvey Fierstein …… 馬蒂·吉爾伯特(大衛的老闆)/Marty Gilbert
亞當·鮑德溫 Adam Baldwin …… USAF米切爾少校/Major Mitchell
布蘭特·史賓納 Brent Spiner …… 奧肯博士(51區科學家)/Dr. Brakish Okun
小亨利·康尼克 Harry Connick Jr. …… USMC吉米·懷爾德上尉/Captain Jimmy Wilder
姬爾絲登·沃倫 Kiersten Warren …… 蒂芬尼/Tiffany
梅·惠特曼 Mae Whitman …… 帕特里夏·懷特莫(總統的女兒)/Patricia Whitmore
羅斯·巴格利 Ross Bagley …… 狄倫(史蒂文繼子)/Dylan
加里·A·赫克 Gary A. Hecker …… 外星人配音/Alien Vocal Effects (voice)
弗蘭克·維爾克 Frank Welker …… 外星人配音/Special Vocal Effects (voice)
附註:角色名稱翻譯為香港翻譯,我知道台灣翻譯的有盡量使用台灣這的翻譯。
劇情簡介
七月二日,天空出現異象–偌大的外星人太空船突然停駐在世界各國主要都市上空。
七月三日,在外星人不留活口的攻擊原則下,地球上各主要都市,包括洛杉磯 ,紐約都紛紛被外星入侵者摧毀,而他們下一個目標是美國白宮。
此時全世界已入極度的恐慌,美國總統(比爾普曼飾)聯合各國領袖共商解決之道,科學家(傑夫高布倫飾)和空軍上校史蒂芬希爾(威爾史密斯飾)也合作為人類的命運奮鬥,這時武裝部隊已經動員,捍衛地球!
七月四日,外星人戰艦飛抵白宮,垂直的一道白色光柱由上而下,白宮瞬間被炸得粉碎,武裝部隊在來不及對抗下,美國總統只有倉促逃離。整個華盛頓陷入一片火海。死傷無數的人類,激起戰鬥意志,人類決心反擊,並以擊落一架外星戰機將之俘虜,作為開始…
然而人類是否能協力打敗外星人,共同抵抗人類前所未見的大浩劫呢?或被外星人終結,「人類」成為歷史名詞?!
附註
台灣譯名部份,海報上「ID4」跟「星際終結者」是「換行並列」呈現,這類的命名有點類似副標題,通常在取名時會用「:」來呈現,沒用這冒號的也是有。
香港的部份在海報上「天煞」跟「地球反擊戰」是沒有換行的,但「天煞」字體略大,取名時通常用「-」來呈現。
每次都為電影名稱要不要有這些符號傷透腦筋,我通常會參考開眼電影網、Yahoo奇摩電影與正式上映時的海報等資料作為判斷。
查該電影維基(連結),有寫中國片名是「独立日」,但尚未找到上映時間,故暫時稱為「網路譯名」,中國發行藍光(重錄的)時譯名是「地球捍卫战」,這我有找到圖片,所以有使用。續集會在中國上映,片名是「独立日:卷土重来」,或許未來藍光影諜也會跟著更名。
延伸閱讀
目錄:電影 | 影評 | 公視 | 上映電影 | 推薦電影 | 遊戲 | 臉書 | 100顆愛心 | 車站標籤 | 美食標籤 | 標籤
分類:食 | 食記 | 下廚 | 住 | 住宿 | 行 | 交通工具 | 車站 | 育 | 展覽 | 民俗 | 古生物 | 樂 | 戲院 | 旅行 | 農場 | 體驗 | 店家 | 蓋章 | 動 | 運動 | 網路 | APP | KUSO | 心得 | 書籍 | 電視
說明: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 部落格使用 | 發問須知
聯繫闕小豪:Facebook、Google+、E-mail:[email protected]
目前部落格較適合用電腦網頁閱讀。歡迎轉貼網址,若欲引用、複製部分或全部內容,請先徵得同意。
a, 史蒂文偷走飛機,居然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女友茉莉
不是茫茫人海
史蒂文叫茉莉去基地住
b, 飛碟有防護罩,我原以為應該是設定成「戰鬥中/飛行員駕駛中」後會啟動,但科學家大衛在測試時,機艙明顯是開啟的,如果這種狀態也會防護,那他要怎麼走進去駕駛飛碟?
走過去放汽水罐都可以,為什麼不能走進去駕駛飛碟?
飛碟有防護罩,應該是設定成「被攻擊時」會啟動
不知道這是哪座都市?洛杉磯?
紐約世貿雙子星
整片雪白的地,很特別,但不知道場景在哪?
啊不就拉拉的沙漠嗎?
##走過去放汽水罐都可以,為什麼不能走進去駕駛飛碟?
##飛碟有防護罩,應該是設定成「被攻擊時」會啟動
我的意思是,如果飛碟有防護罩,那人走進去時對飛碟來說不就是異物入侵,應該要開啟防護照的呀。
如果防護罩是設定成駕駛狀態下啟動 => 那電影中開槍射擊罐子應該不會被彈開。
如果防護罩是設定成有異物接近時啟動 => 那走進去放罐子時人就被防護罩弄死了。
我想表達的大概是這個意思。雖然說第二個狀況可以解釋成飛碟有偵測生命體的功能,但這也會有個bug,我如果把炸彈綁在老鼠身上呢?是不是就能突破這bug?那飛機駕駛靠近母艦時,母艦也不應該開啟防護罩呀,因為上頭有駕駛員。
##拉拉的沙漠
恕我才疏學淺,拉拉的沙漠是?
##紐約世貿雙子星
感謝告知,已修改於文章中。
a, 史蒂文偷走飛機,居然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女友茉莉
不是茫茫人海
史蒂文叫茉莉去基地住
茉莉去基地發現已成廢墟還是住下來
#飛碟有防護罩,應該是設定成「被攻擊時」會啟動
異物入侵應該要有一定的速度質量才會開啟防護罩
##拉拉的沙漠
拉斯維加斯的沙漠
##異物入侵應該要有一定的速度質量才會開啟防護罩
我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說不定你問導演「我質疑的那個問題」,然後用「你的答案」去問他對不對,說不定他會回答你「我沒想那麼多也!」,觀眾沒「義務」去替電影沒交待清楚的事情找解答。
至於你說的那個沙漠,應該是美國猶他州大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