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無限家》就算是天才也得犧牲一切才能有非凡成就
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英) / 天才無限家(台) / 知无涯者(網)
沒受過正統教育就展現驚人數學天份的印度天才拉馬努金的傳奇故事。
若單純只從電影去認識這位數學家,它會是部表現中規中矩、頗為忠實在呈現主角一生的電影;可能得搭配像是維基百科的文字介紹(連結),才能體會電影出現過的很多畫面有何意義。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05/27
.電視首播:2017/06/04 21:00~23:15 @ 衛視西片
.片長:108分
.級別:輔導12級(12+)
.電影資訊:@IMDb(7.7/2,271)、@爛蕃茄(63%/90)、@臉書專頁(3萬+)
.片尾劇情:無
.電影預告:
電影搶先看:信守承諾篇 2016-05-20
電影搶先看:天才直覺篇 2016-05-19
電影搶先看:初次見面篇 2016-05-17
30秒感動人心預告 2016-05-17
60秒精彩預告:傳奇天才篇 2016-04-25
正式預告 2016-04-06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改編電影(傳記)、婆媳問題、高合成數、肺結核;吃素、聖線、自殺、印度河葬、納馬吉里女神(Lakshmi的化身)
電影背景:馬德拉斯(清奈舊稱)| 1914年;嚴禁渡海?、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 1920年;該年代的網球、汽車、英國民主監督聯盟 | 1976年
電影翻拍風格
走忠實呈現路線
有些改編作品號稱根據原著改編,但可能只剩角色名稱仍然沿用,內容早已大幅變動;但也有像這部一樣頗為忠實呈現的。
故事跟傳記中相同的部份就不特別說了,就連一些台詞都是真實有被記載下來的,像是…
1, 哈代描述認識拉馬努金是「一生中最浪漫的事」
2, 哈代搭計程車去探病時提到車牌是「1729」,拉馬努金說「那是很有趣的數字,可以用兩個立方之和來表達而且有兩種表達方式的數之中,1729是最小的。」
看電影時聽不懂,後來查資料知道那意思是:1729 = 13+123 = 93+103
3, 利特爾伍德(聽到上面的事情後)說:「每個正整數都是拉馬努金的朋友。」
電影中沒說明的事
我僅從「維基百科」與「電影」中獲得的資訊來做推斷,以下內容含有非常主觀的臆測。
在看電影的時候,有不少畫面(或說劇情)我並沒有任何特別的感受,但當我看到維基百科中的文字介紹後,我才突然能理解電影中為什麼要有這些畫面。幾個印象較為深刻的點描述如下:
1, 拉馬努金跪在廟宇地上用粉筆在地板上寫字
就像馬雅的金字塔,我們只知道那些被留下的金字塔,從僅存下來的資訊去逆推當時的狀況;拉馬努金的故事好像也是類似的狀況,我們知道他留下3本抄寫滿了公式的筆記本,但這些筆記本並沒有數學上公式所需的「證明過程」。
至於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後人(Berndt, 1998年)推斷有兩個可能,其一,當時的紙很貴,拉馬努金可能是在石板上驗證公式,只把最後的結果寫在紙上。
也能在電影中看到這點曾兩次被強調,第一次是在馬德拉斯主管給他紙時曾講到「紙很貴,倉庫那邊有些廢紙你能去拿來使用」,第二次是他在三一學院入住時,看到桌上有疊空白紙張時露出十分喜悅的表情。
第二種可能是說,啟發他數學興趣的是他去圖書館借的一本書,卡爾(G. S. Carr)的《純數學和應用數學概要》(Synopsis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上頭寫滿了他教學時要用的數千個公式但沒有證明,拉馬努金可能認為公式只要這樣寫就可以了。
電影應該是採用了第一種臆測。不過從這邊也可能出電影還蠻重視這些關於拉馬努金的記載的重現,只是觀眾不容易知道這些描述的背後有什麼意義。
2, 拉馬努金剪去蓄髮
這段也是需要知道很多電影沒提到的事才能看懂的,拉馬努金是正統的婆羅門(印度的祭司貴族),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他若去外國可能會失去他的種姓,而他在三一學院時仍然盡力保持婆羅門的生活方式。
這在電影中比較被簡化的以「剪去蓄髮」來表達,到三一學院只知道他吃素、不時會用傳統儀式祭拜佛像。若看過電影再來看這些他人生記事的描述,就比較能串連起來。
3, 拉馬努金對妻子的態度非常畢恭畢敬
看電影時不知道為什麼拉馬努金跟妻子睡覺時要把床讓給她,然後自己睡地上,跟她說話時也都用「請」之類的尊敬用語?
查資料時看到他們結婚時妻子才9歲!她妻子小他10歲,而他寫信給哈代時23歲(電影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演),所以當時妻子應該才13歲(看來電影找了超齡的演員),不知道是不是這樣設定的原因?
以上這些是我僅從維基百科上[附註1]看到的,若有看過自傳,可能能找出更多細節是電影中沒那麼明確演出來的。
附註1: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維基百科中的資料,Srinivasa Ramanujan 1887年12月22日出生、妻子 Janaki Ammal 1897年11月4日出生。
4, p(x) = ?
電影中有提到一個數學問題,若使用正整數跟加號,有多少種方式能湊出某個正整數?
譬如要湊出「5」來說,可以有7種方式:
1+1+1+1+1
1+1+1+2
1+1+3
1+4
2+2+1
2+3
附註1:順序不同仍算同一種,譬如3+2、2+3只能算是一種。
附註2:電影中以「p(5)=7」來表示。
但是這會隨著數字越大而越困難,譬如拿「100」來說,就有「190569292」(1億9仟多萬)種方式。
電影中有演一段但我覺得不夠明顯(或者是翻譯的問題?我不確定),就是哈代去跟主任之類的主管反應說拉馬努金很厲害,不相信的話,拉馬努金有公式能求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主任問他要算到多少,拉馬努金說「200」,結果等主任算出真正的答案之後(其實我不知道電影中的主任是怎樣求出解答的),發現用拉馬努金的公式來算誤差值約在2%左右。
電影宗旨
一本傳記,或說一個人能被記載下來的事情非常多,有幾個是電影較為用心在呈現的宗旨。
就算是天才也得犧牲一切才能有非常成就
暫時跳脫出電影來說,觀賞當下我就會覺得電影有刻意添加愛情的部份,使得戲劇更有張力。
拉馬努金得拋棄他的階級(雖是貴族階級但貧窮)、心愛的妻子,以及年邁的老母親[4],且當時遠赴英國交通工具只有船,去的時候又遇到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吃素的他長期營養不良也是後來生病的主因之一。他曾對著哈代大吼:我是拋下了一切來這邊的。
附註4:但在電影中感覺他對母親是比較沒有情感的,他曾對著妻子說他可以拋下一切跟她一起去孟買,只要有妻子就足以。
在看這部電影有個感觸蠻深的地方是,拉馬努金的天才毋庸置疑,那些數學公式我到這年紀都還看不懂(且我有受過現代教育),就連那樣天才的人,都需要比別人付出數倍的努力才能獲得非凡的成就。
有許多人看到別人的成就,就想要自己也能獲得相同的「待遇」,但是實力不如人(能被你看到且羨慕的當然是人群中萬中選一的佼佼者),又不肯付出任何努力,然後一生就在嫉妒抱怨、抄襲模仿、扯別人後腿中渡過。
想要成就不凡,拼了命的努力只是其中一項要素,很現實的它是你唯一能控制的。剩下的運氣、所屬的環境、天生的才能或個性則較無法掌控。若連能控制的都不拼命,又怎能掌握那些不能控制的?
改變與堅持
市面上可能有很多書會跟你說堅持的重要性,也有很多書會跟你說很多人失敗是因為他們太固執了。
以這部電影的例子來說,拉馬努金拼命發現新的公式並寫下來但不驗證,哈代告訴他,若你要被其他數學學者接受(與發表論文),就必須去學習寫驗證。
我不太喜歡那些勵志小語,不管它是寫成厚厚一本的勵志書(書店裡除小說漫畫外,能賣的大概95%是這種吧!)、還是網路上的XX語錄。因為我覺得人生難的地方在於「判斷」,而是不那些話語。
因為堅持或不堅持,都可能讓你跌入人生谷底,但你不容易知道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又不該堅持。
而人們在讀這些勵志小語時,是挑自己想看想聽的去讀,就算是感情上的小三,你也會去找一堆告訴你「要堅持」、「要相信自己」、「努力一定會有回報」的話語來相信(或按讚)。
如果要學會判斷或擁有判斷能力,那太累了,一般人不會想碰。所以看起來市面上充滿正向的書籍、網站、粉絲專頁,可是人們卻沒有什麼進步,成功的永遠是那極為少數的人(不管是事業成功、做人成功、能把是事情做好還是哪種成功)。
拉馬努金是因為遇到了伯樂,願意讀他的信,也能從信中發現他的才能非凡,甚至最後不再堅持要拉馬努金去驗證公式,而是主動去幫他做驗證的部份(李特爾伍德一直鼓勵要放手讓拉馬努金去做自己擅長的事);從這件事情來看,如果拉馬努金沒有「堅持」自己的直覺、哈代沒有「改變」(不堅持)自己去配合拉馬努金,那可能結果又不一樣了。
就我對「夢想」這件事情的看法是這樣:
1, 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2, 在能接受的風險與負擔進行夢想
3. 不斷嘗試
原則是就是1、2、3、1、2、3這樣循環,很多時候你得在思考與實際進行的過程,才能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電影問答
拉馬努金的媽媽為何要把信藏起來?
因為她怕媳婦收到信後去英國跟拉馬努金會合,這樣一來兒子就不會再回家了。
演員介紹
戴夫帕托(Dev Patel)飾演 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
演員的代表作有《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2008)、《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 2011)等。
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飾演 哈代教授(G.H. Hardy)
演技很優異的演員,中國的網友習慣稱為鐵叔(因為名字有「Irons」吧)。
陶比瓊斯(Toby Jones)飾演 李特爾伍德(Littlewood)(圖右)
(Devika Bhise)飾演 珍娜琪(Janaki)
(Dhritiman Chatterjee)飾演 納拉雅(Narayana Iyer)(圖右)
史蒂芬弗雷(Stephen Fry)飾演 Sir Francis Spring
原著作品
書名: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 A Life of the Genius Ramanujan
作者:Robert Kanigel
出版日期:1991年
電影週邊
電影海報
電影DM
電影週邊
特映會
觀賞戲院:台北京站威秀影城 (台北火車站)(台北市大同區) 2廳
關於文章
心得速記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
其他名稱:天才無限家(台灣)、知无涯者(網路)
國家:英國
語言:英語、泰米爾語
影片年份:2015年
製片公司:Pressman Film、Xeitgeist Entertainment Group、Cayenne Pepper Productions
台灣發行:威視電影
導演:麥特布朗(Matt Brown)
編劇:
麥特布朗(Matt Brown)
羅伯特坎尼格爾(Robert Kanigel)
演員:
戴夫帕托 Dev Patel …… 拉馬努金 Srinivasa Ramanujan
傑瑞米艾朗 Jeremy Irons …… 哈代教授 G.H. Hardy
陶比瓊斯 Toby Jones …… 李特爾伍德(哈代好友) Littlewood
Devika Bhise …… 珍娜琪(拉馬努金的妻子) Janaki
史蒂芬弗雷 Stephen Fry …… (拉馬努金清奈的老闆) Sir Francis Spring
潔瑞米諾森 Jeremy Northam …… Bertrand Russell
Kevin McNally …… Major McMahon
Enzo Cilenti …… Doctor
Shazad Latif …… Chandra Mahalanobis
Alexander Cooper …… Stretcher bearer
Roman Green …… Wounded Soldier
Padraic Delaney …… Beglan
Roger Narayan …… Mr.Iyengar / The Scribe
Nicholas Agnew …… Andrew Hartley
Richard Cunningham …… Hobson
Alan Bentley …… Fellow
Elaine Caulfield …… Ward Sister
Dhritiman Chatterjee …… 納拉雅(拉馬努金清奈的主管) Narayana Iyer
劇情簡介
改編自史上最傳奇的數學天才拉馬努金一生的故事,由麥特布朗執導,《貧民百萬富翁》戴夫帕托、《里斯本夜車》金獎影帝傑瑞米艾朗主演。
印度數學奇才拉馬努金(戴夫帕托 飾),如何在不平等的時代中,從一個沒沒無聞的貧苦印度少年,努力向上地離開家鄉,獨自前往英國劍橋求學、在戰爭的動盪及備受歧視的年代中,獲得英國哈代教授(傑瑞米艾朗 飾)的賞識,兩人亦師亦友地互相扶持下,在數學領域上成功挖掘出更美好的成果。
出身於印度南部窮鄉僻壤的拉馬努金,他是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天才。幼年時期便展現驚人的數學天分,從未受過正規教育,卻可以憑靠自學獨立發現近4000個數學公式和命題。2013年,在他臨死前遺留的一個神祕函數,在歷經百年後終於被解開,令人震驚的是這種函數竟可用來解釋黑洞的奧秘,而當拉馬努金當時提出此函數時,人們根本還不曉得黑洞是什麼。
而拉瑪努金掙脫貧病枷鎖,彷彿彗星般短暫而令人驚艷的奇蹟數學人生故事卻因他英年早逝而罕為世人所知,傳記作者坎尼格曾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在英國和印度南部參訪哈迪和拉馬努金生活以及工作的地方,更曾遠赴訪問印度南部拉馬努金的遺孀Janaki,深入瞭解這位神祕天才與妻子間深厚的情感及生活軼聞。
當這本以拉瑪努金為主題的傳記小說面世後,拉瑪努金謎一般的人生首次揭開神祕面紗,傳奇故事造成各界瘋狂邀約改編電影,最後由導演麥特布朗搶下小說的翻拍版權,於2015年拍攝成同名電影《天才無限家》。
延伸閱讀
目錄:電影 | 影評 | 公視 | 上映電影 | 推薦電影 | 遊戲 | 臉書 | 100顆愛心 | 車站標籤 | 美食標籤 | 標籤
分類:食 | 食記 | 下廚 | 住 | 住宿 | 行 | 交通工具 | 車站 | 育 | 展覽 | 民俗 | 古生物 | 樂 | 戲院 | 旅行 | 農場 | 體驗 | 店家 | 蓋章 | 動 | 運動 | 網路 | APP | KUSO | 心得 | 書籍 | 電視
說明: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 部落格使用 | 發問須知
聯繫闕小豪:Facebook、Google+、E-mail:[email protected]
目前部落格較適合用電腦網頁閱讀。歡迎轉貼網址,若欲引用、複製部分或全部內容,請先徵得同意。
妻子 應該是1897出生喔~~ 哈哈
害我一直拿計算機算 覺得怪怪的~ 怎麼妻子好像是我們這世紀的
看完感觸良多~ 🙁 英年早逝 🙁
數學太差 要很努力理解他說的話 XD
打錯字了,感謝Patty告知,您看的好認真呀。
劇中的數學我有稍微解釋一下啦,不知道對您有沒有幫助。XD
電影一開始回溯到1914年,妻子應為17歲。
另外電影的舉例是P(4)=5才對
另外跟主任比賽計算p(200)的部分,其實兩人計算的數據完全相同,推測是主任拉不下臉皮才推託說"誤差不到2%"唷 XD
謝謝 Chang 的回覆,有時候可能是在看電影時就有記錯,或是在心得寫作的過程中記錯,針對您提到的這3點若我有機會重看會把文章中的資料記載的詳細一點,謝謝您指出其中的錯誤。:)
當初是在電影院看的,沒注意到兩組數字是不是相同…:P
沒有錯,數字真的不同,誤差2%沒錯,直到最後接近到0.004,主任才承認公式
感謝分享,那我這部分應該沒記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