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影評:中華民國最好內
Blade Runner(美國, 1982年) / 銀翼殺手(台灣) / 2020(香港)
《銀翼殺手》上映時票房表現不佳,在後來發行錄影帶及影碟時有不同的剪輯版本,逐漸讓這部電影受到重視,認為是部經典科幻電影,且對後來幾部電影、電玩作品都有著一定的影響。
這部電影有其獨特的風格與特色,也因為是早在1982年就推出,它被一定熱愛電影的族群喜愛著:雷利史考特導演、賽博龐克風格、對未來科技的想像、探討人工智慧與生命的差異等。
對大眾來說,電影想表達的東西不太容易理解,不過雷利史考特的科幻電影一向如此,喜歡的就很喜歡,不喜歡的總覺得看完他的電影後總是一頭霧水的。
就個人觀察,比較喜歡電影留白,讓觀眾自我解讀,看完電影後或許自我思考,或許觀看其他觀眾的心得,以這種方式來與電影互動的,比較會喜歡這類型的電影。
- 附註,原定文章副標題為:怎麼判斷仿生機器人與生命的差異?
觀影情報
- 上映:待查
- 片長:117分鐘
- 級別:輔導級(15+)
- 評分:IMDb(8.2/53萬+)、豆瓣、爛番茄(88%/303)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
- 片尾:無,演職表約4分15秒
- 裸露激凸:喬安娜卡西迪(Joanna Cassidy),洗澡裸露胸部。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仿生機器人/複製人(replicant);摺紙、貓頭鷹、蛇、鴕鳥、獨角獸、鴿子、鋼琴
電影背景:洛杉磯 | 2019年11月
影評
電影中的科技
1, 原著小說中是稱為「Android」(人型機器人),電影片頭則是稱「Replicant」(字幕:複製人),型號是「Nexus-6」(字幕:連鎖六號/連鎖機器人)。
2, 人工智慧助理軟體/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戴克把照片放入機器掃描後,透過說話指示電腦動作,做局部放大照片、上下左右移動等處理,類似現在的「Siri」。
3, 迴旋車(Spinner)
汽車外型,可以陸地行駛,也能利用噴氣發動機起降、盤旋跟巡航。指尖陀螺(Fidget spinner)也是這個單字。
4, 公共電話有視訊功能
電影中的文化
1, 賽博龐克
這部電影是經典、標準的賽博龐克風格作品。
(a) 賽博龐克常見題材: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仿生人/Android、大型企業(泰瑞公司)、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泰瑞博士、漢尼拔、斯巴奇)、人類增強/Human enhancement(貝利想要增加生命)等
(c) 賽博龐克常見表現:陰暗(這部電影幾乎沒有幾個房間是有開燈的)、霓虹(路人都拿著像是光劍的雨傘、招牌)、充滿髒亂與潮濕感(多數場景都在雨天)
(c) 賽博龐克常見現象表現:社會秩序高度控管(電影中到處都是警察)、貧富差距大(有提到窮人買不起動物、斯巴奇說自己往11樓那段)、看似安穩的制度被壞(複製人脫逃,6名複製人殺了27人逃回地球)、反烏托邦社會
2, 日本與香港
日本的部分像是:
(a) 日式餐廳(其實我不知道這算什麼店,老闆的造型有點像壽司店、戴克點來吃的那個有點像涼麵、店的外觀又像那種拉麵店或甜不辣攤車),老闆也說日語。
(b) 大樓側面的電子廣告看板播放的藝妓廣告。
(c) 路人都帶著很像竹編日式僧侶帽的帽子、紙雨傘
香港的部分像是:
(a) 招牌林立雜亂的街道
(b) 到處都有中文字,像是:
- 中華民國最好內
- 得吃魚不??
- 人在上行
- 美國人不
- 國人好
- 出入平
- 中國人(在右下角)
- 好的夜裏
- 好你日全好
在看電影時,會直覺認為電影中呈現的應該是中國文化,可是想想在那個年代的電影 (1) 不可能是因為考量到中國票房而置入中國文化,不像現在 (2) 中國受到世界注目的程度還沒那麼強,
所以這部分應該是受到香港當時的自由經濟體系影響,認為未來會是世界代表性的文化挑選了日本與香港。而且還有一點很明顯,劇中用的是繁體中文,這只有在香港跟台灣才有使用。
電影在演什麼?
小說中的設定
電影中有些東西要看過原著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1968)才會理解到為什麼電影中要有這些畫面或對白,單純只看電影時是不會知道的,像是:
1, 大多數動物受到輻射中毒而滅絕或瀕危,擁有活的動物是種身分象徵,窮人只能負擔的起機械仿生動物。
電影中的展現:仿生動物像是貓頭鷹、蛇,另外有人牽鴕鳥逛街,台詞也有提到窮人只能購買仿生動物。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雷利史考特的風格
這部電影會讓我聯想起史考特導演另一系列《異形》電影,主要是《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2012)跟《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 2017)。
1, 史考特很喜歡以探討生命相關話題為題材,像生命的起源、造物主、人造生命等,史考特使用的題材的都比較偏向「生命」議題,而非「人工智慧」的發展或失控。
以這部電影來說,有很大的篇幅是想探討「要怎麼判斷仿生機器人與生命的差異?它是有差異的嗎?」
警察能透過預設的問題詢問複製人,並觀察它們的情緒反應(瞳孔的縮放、心跳、脈搏)來判斷它們是不是複製人。
這些複製人被「合成」(synthetic)出來時就已是成人模樣(背景是2019年,而製造日期在2016年左右),但會被植入幼時的虛偽記憶,
一般銀翼殺手只要問6個標準問題庫的問題就能判斷對方是不是複製人,但拉結是戴克問了100個問題才能判斷出對方是複製人,而且拉結一直以為自己不是複製人。
戴克在追捕複製人的過程,發覺複製人和人類相似程度極高,拉結會因為被當成是複製人而負氣離開他家、會流淚,會恐慌(索拉),他也對於結束複製人生命(用詞是「退休」)感到憐憫,最後還喜歡上拉結。
純粹個人感受,我會認為史考特的作品是以生命為題材,而非探討生命,他的電影其實沒有促成觀眾對這議題做出思考,而是大量留白讓觀眾去思考電影到底要表達什麼,觀眾能思考的是「他的作品」而非「議題」本身。
2, 造物主並非萬能,生命有它不可改變的法則
這兩部電影都有複製人/人類去找到他們的創造者,想求造物主給予更長的壽命或永生的劇情,但創造者往往也無法改變生命的法則(或不是以他們期待的方式回應)。
光這點,每個觀眾就能用自己的觀點去做不同的解釋,你可以解讀成這是在反應人類對於神的期待,也可以解讀成人類對於生命的看法,
以這部電影來說,似乎可以從最後戴克追逐貝利找到一點呼應:貝利一開始是充斥報仇念頭的,它先以折斷戴克手指做為他殺死同伴的報復,抱著貓追老鼠的心態追殺戴克。
但隨著意識到生命即將結束(他用釘子刺自己手掌就是想藉由疼痛保持清醒,當然硬要與耶穌連結也未嘗不可),他開始脫光衣服奔跑,最後甚至在看到戴克即將墜樓時,產生那種看著弱小動物面臨死亡威脅而誘發憐憫心,把戴克拉了上來。
我會認為電影對於生命短暫的最終解讀是:好好把握生命才是真的。
3, 人類的傲慢及生命脆弱
史考特電影中人類的形象也都蠻類似的:傲慢,對於人類以外的生命是不尊重的,反應在這部電影中像是強制退休連鎖六號、斯巴奇說他創造出來的生命是他的玩具、複製人都派去做危險的工作。另外就是人類都是非常脆弱的(這邊指身體素質),人類在面臨複製人或是異形,都是脆弱不堪的。
關於片名
原著小說的名稱是《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漢普敦·芬奇的劇本被選中後,他發現威廉·柏洛茲為小說《The Bladerunner》寫的劇本,名為《Blade Runner》,導演喜歡這名字,就讓製片人取得使用權。
台灣在戲院上映時是翻成《2020年》,但故事背景是設定在2019年,可能是跟著香港命名。發行錄影帶時才另取名為《銀翼殺手》,「殺手」的名稱有可能是指原著中主角為獎金獵人,至於「銀翼」個人猜測是因為刀子是銀色的,也有那麼一點像翅膀(翼)的形狀,取個文學一點的名稱。
- 「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曾在拍攝「黑暗騎士三部曲」前把製作團隊找來一起觀看《銀翼殺手》,希望把這部電影的姿態和風格帶到三部曲中。[參考資料1]
- 「駭客任務系列」(The Matrix)
-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
- 《第五元素》(Le Cinquième élément, 1997)
- 《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
參考資料1:Batman Begins@維基
原著作品
書名: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作者:Philip K. Dick(菲利普·狄克)
出版日期:1968年
DVD
沒有額外收錄,來談談翻譯的問題。
翻譯
片頭文字說明電影背景時,就有發現這個中文翻譯不太順,翻譯也有點怪怪的,
人名的部分也是,把 Rachael 翻成 拉結(現在多翻瑞秋)、Bryant 翻成 布萊(布萊恩)、Sebastian 翻成 斯巴奇(賽巴斯汀),若是看 DVD 的觀眾再去看維基百科或是網路上的資料,有可能搞不懂誰是誰。
貝利最後那段話很經典,我租的 DVD 是這樣翻的:
我看過你們人類無法想像的事情,在烈火中攻擊船隻,我看過海中電波在黑暗裡喋喋不休,那些時刻將在時光洪流中消失,就像雨中的淚水。死亡時間到了。
後來在豆瓣看到另一個版本的翻譯,應該也是取自某版DVD翻譯:
我見過你們人類無法想像的美,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我看過C射線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而所有時刻都將在時間中消逝,就像雨中的淚水。死亡的時刻…到了。
原文則是: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ä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
附註:這段話居然還有維基百科,被稱作「雨中淚水獨白」(Tears in Rain)。
只能說我租的那片 DVD 翻譯完全讓人搞不懂這段話是什麼鬼啊!後來對照另一版的翻譯與原文,就能知道這是跟劇情符合的,因為他們這些複製人被派去殖民星球工作,在星球間移動或回地球的路上看到這些太空奇景。
翻譯絕對會影響觀眾對一部電影的感受,即使是官方發行的 DVD 也是呀!
觀賞平台
觀賞平台:租DVD+小豪電腦
心得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