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救援》關於移民火星這件事
The Martian(英國.美國) / 絕地救援(台) / 火星救援(中) / 火星任務(港)
電影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錯,節奏步調的掌握、畫面、演員、服裝道具,不太找得出什麼明顯缺點的作品。
可是我會覺得故事中太多事情「太巧」了,這影響了我的觀影感受,猜想這些設定在閱讀原著小說時可能是驚險萬分的,但被放到電影中後的表現手法就有點刻意了。不過我是一個怪咖,請別太在意我的想法。
至於科學考據的部份呢,我想先不用說的太複雜,就說說「人類到底有沒有上到火星上過呢?」想必都有許多人不知道答案了(別用猜的,有或沒有只有兩個選項),更別說會去懷疑電影中其他的科學設定了。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5/10/01
.電視首播:2016/08/07 21:00~23:55 @ STAR Movies
.片長:141分
.級別:保護級
.電影資訊:@IMDb(8.5/10,071)、@爛蕃茄(93%/184)、@臉書專頁
.電影預告:求生篇、三個世界篇、拯救馬克篇、最新預告、計算糧食篇、戰神三號行前狀態測試、全世界失眠篇、使命必達篇、風暴來襲篇、賀密斯號返航拯救計劃篇、戰神三號任務小組成員介紹、中文預告(皆官方帳號發表)
.片尾劇情:跑工作人員名單時,有「每個人的後續生活」劇情來介紹主要演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原著小說改編、人類登上火星(虛構)、火星拓荒者號(MESUR Pathfinder, 1996)、阿西達里亞平原(Acidalia Planiti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國家航天局(中國)、太陽神(虛構?)、戰神4號( Ares IV)、時代廣場(美國紐約)、光分、(倫敦特拉法加廣場?)、人體承受G力、《魔戒》(愛隆會議)
場景:美國、中國(北京國家航天局)
過於巧合
這個不是每個人都會在意的點,但我會覺得電影好多地方過於巧合,那會影響我的觀影感受,以至於多數人可能會說這部電影驚險萬分時,我的感受卻不是那樣。
譬如說剛好地球端有人說火星糧食是足夠,但那是沒有發生意外的狀況下,然後火星那端的糧食倉就發生爆炸;不在意這種表現手法的人可能就會為瓦特尼感到緊張,但在意的人就會覺得過於刻意而減少了緊張的感覺。
很多危機都是刻意設條件去刁難瓦特尼的,美國發射的火箭剛好在空中爆炸,然後剛好就有默默無名的天才想出解決方法,諸如此類。
然後瓦特尼未免也太神了!我知道太空人都是千挑萬選的,但是他居然能在火星上利用人類發射上去過的器材、隊友留下的東西,組合出足以在火星自立更生的一切。也能自己處理自己的傷口。
植物學家的這個設定好像不太合適,因為種植的常識很多人都知道,植物可以用室內光取代太陽光(有很多種植在地下室的水耕作物)、人的排泄物可以是植物養份(最傳統的肥料)、植物需要澆水、馬鈴薯放著會發芽。
反而應該設定成「化學家」,否則有多少人知道如何從燃燒聯氨得到水。
或是設定成「機械專長」,否則他如何隨意組裝太陽能板、探險車、舊期發射上去的火箭與設備,電子知識這種東西可不是光靠「求生意志」就可以完成的,否則那些晶圓廠只要拿槍隨便指著一個路人(犯法行為,請勿真的照做),叫他做出新一代的晶圓就好,順便做出下一代唉鳳,何必聘請一堆工程師?
這個懷疑來自於,並不是說我手機有電池(瓦特尼有太陽能板),就可以拿去給吹風機、相機使用(火星上歷代的器材)。
別跟我說看個電影別認麼認真嘛,我真的沒有刻意在觀賞電影時去刁難它,這種事情沒意義,幹麼浪費時間、金錢去讓自己不快樂。但也沒辦法很容易被誇張或荒謬的設定給呼嚨過去,我會去懷疑而不是全盤接收(但我的懷疑可能是錯的),而那些懷疑會影響我的感受。
整體而言我還是喜歡這部電影,步調流暢、設定不落俗套、地球與火星場景壯闊。撇除過於湊巧的部份,露易斯在外太空接駁瓦特尼的那場戲讓我覺得緊張感十足,也覺得那畫面好像在跳彩帶舞,有種美感。
片中的科學
人體承受G力(G-Force)
像我有去劍湖山世界玩過,其中有個遊樂設施就叫G5(飛天潛艇),這個遊樂設施就號稱重力加速度是5G。
正常狀態下的人體所能承受的最大極限為正9G到負3G,9G大概就是戰鬥機垂直飛行時飛行員能承受的極限,再高飛行員就會失去知覺。查到人類挑戰過的最高極限是42.6G,搜尋到的資料都指向這數字(大概也是在昏厥的狀況下吧?)。
電影中瓦特尼承受12G後昏厥過去,是正常的啦。
火星距離地球多遠?
八大行星是繞著太陽運轉的,兩個行星(火星、地球)的距離不是固定的,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距離是5千5百萬公里,最遠距離是4億公里。
從海報上看來,電影背景設定成兩者距離2.2億公里,光一秒鐘約略走30萬公里,相除可得到這段距離要走733秒,也就是電影台詞中的12「光分」(光在一分鐘內的移動距離=17987547.5公里)。
電影中分別位於地球、火星的兩台火星拓荒者號傳遞訊息要45分鐘,電磁波傳播速度在真空中為光速,差異可能是因為要透過衛星接收吧,以及要轉換處理資料吧?
風暴
電影上映後最先被吐嘈的就是火星上不會有電影中那麼大的風暴。[1]
這是因為火星上大氣層空氣稀薄,風速的強度或許連他們(太空人)都感受不到,不可能像電影中那麼誇張。
故事為了讓有太空人被留在火星上,否則後面的故事都不會發生。猜想,是可以設定成別的意外讓瓦特尼被獨自留下,但電影(因為沒看過原著,談論的不包含原著內容)想讓領隊「因為錯誤判斷,認為瓦特尼已死」而獨自留下瓦特尼,增添一些人性探討的空間吧。
演員介紹
麥特·戴蒙(Matt Damon)飾演 馬克·瓦特尼(Mark Watney)
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飾演 隊長 瑪麗莎·露易斯(Melissa Lewis)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中的女兒,最近台灣電視台剛首播沒多久《因為愛情》(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男生版、女生版)兩部曲的女主角。
麥可·潘納(Michael Peña)飾演 隊員 馬提尼茲(Rick Martinez)
《蟻人》(Ant-Man)中收留主角的那位演員。
凱特·瑪拉(Kate Mara)飾演 隊員 貝絲·喬韓森(Beth Johanssen)
《驚奇4超人》(Fantastic Four)中的隱形女。
賽巴斯汀·史坦(Sebastian Stan)飾演 隊員 克里斯·貝克博士(Dr. Chris Beck)
看電影時沒發現他是《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裡飾演酷寒戰士那位。瓦特尼以外隊員的戲份都不多。
艾賽兒·漢寧(Aksel Hennie)飾演 亞力克斯·沃格(Alex Vogel)
克莉絲汀·薇格(Kristen Wiig)飾演 安妮·蒙特羅斯(Annie Montrose)
《伴娘我最大》(Bridesmaids)的女主角,還蠻常為動畫電影配音的。
西恩·賓(Sean Bean)飾演 米區·亨德森(Mitch Henderson)
最代表性的作品是《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電影三部曲中的法拉墨(Faramir)的哥哥波羅莫(Boromir)。
奇維托·艾吉佛(Chiwetel Ejiofor)飾演 文森·卡普爾(Vincent Kapoor)(前者)
《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的男主角,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是幾位隊員的長官,仍得聽命於亨德森。
唐納·葛洛佛(Donald Glover)飾演 李察·普奈爾(Rich Purnell)
參考資料
1,^新聞:火星沒大風暴《絕地救援》超瞎 2015-09-29 蘋果日報(連結)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真的是一連串湊巧的電影耶,而且主角待在火星這麼久,為什麼風暴只有出現這麼一次啊?
然後敞蓬小艇真的太威猛了吧~ㄎㄎㄎ~
但是從頭到尾我是真的沒睡著啦~哈哈哈
就是覺得太湊巧了,有點影響到我喜愛的感受,不然應該會給這部電影超高分的。XDD
在原著小說中馬克是被設定成植物學家兼機械工程師的,所以會有那些技能是正常的喔!另外,一般的太空任務中的機器零件,電壓等基本上都會是可以通用的(以防故障時能作修複或替換),所以在馬克的太陽能板是可以接上拓荒者號的喔!
謝謝MJ的分享,技能方面當然可以設定出一個什麼都會的主角,但個人比較沒那麼喜歡這種設定,心得想表達的也是這樣而已。可能像是《飢餓遊戲》的女主角,就是我比較喜歡的類型,有弱點、也不是最強的,但有善良的心,諸如此類。:P
太空上那個我不確定,觀影時只是覺得所有的東西都能接來接去利用,未免也太神奇了,或許就如您所說,就是這麼神奇呀。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