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終結者》影評:阿諾·史瓦辛格代表作
The Terminator(美國, 1985年) / 魔鬼終結者(台灣) / 未來戰士(香港) / 终结者(網路)
影史上的經典電影,阿諾·史瓦辛格的代表作,也是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的成名作,是以賽博格(cyborg)為主的科幻動作片。
觀影情報
- 上映:1985/3/29
- 片長:1小時47分
- 級別:待查
- 評分:IMDb(8.0/65萬+)、豆瓣(7.9/9萬+)、爛番茄(100%/57)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371萬+)
- 片尾:無
- 裸露激凸:琳達漢彌頓/Linda Hamilton,裸露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賽博格、自主機器人(Autonomous Robots)、穿越時空;垃圾車、投幣式望遠鏡、Nike球鞋、快速照相間、電話亭、電話簿、槍店、《摩登原始人》(The Flintstones)、電話答錄機、酒吧、警局、加油站、核戰、重型機車、槍隻、炸彈
電影背景:洛杉磯;墨西哥 | 1984年、2029年
影評
33年後觀賞的感受
我是在2017年才去找出這部經典電影來看,感受絕對不是電影上映時所該獲得的評價,不過我想這部電影在上映時已經有很多專家或觀眾評述過他們的感受或評語,反而以33年後觀賞的角度來描述的並不多,讓我暫時以不考慮影片年代的前提下,來描述我的觀影感受。此外我已先看過《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以下簡稱創世契機),這點也有所影響。
1, 一直以來我都只知道阿諾是魔鬼終結者的主角,直覺就認為他是正派,看過創世契機後也是,當發現他在第一集是飾演反派時是有點意外的。
2, 看了這集才發現創世契機有些橋段是在致敬這集,像是開頭的服飾大賣場,看完後能體會為什麼很多人會不喜歡創世契機。
3, 最近把一些經典老電影找出來看,發現這時期的配樂都下的好重,像是《異形》(Alien, 1979)也是,目的當然是引領觀眾情緒(主要是緊張感)。但是對我個人來說,反而會因為配樂太過突出而沒那麼融入電影之中,或是不會被這種表現方法給帶領情緒。
近期的電影配樂同樣是想引領觀眾情緒,但會盡量讓觀眾察覺不出來,不會那麼的突出。
4, 或許是因為看過的電影也有近千部了,會有些直覺干擾我享受電影。像是看到莎拉跟凱優的床戲,沒有刻意去分析劇情或多做思考就直覺這是個死亡flag。(因為看過創世契機,知道凱優是約翰康納他爸,這邊就有種他已經完成任務,大概可以犧牲掉了的感覺)
另外就是對於「電影會有場終極大戰」的直覺,以至於終結者第一次被火燒、只剩上半身這兩段我都不認為終結者會這樣死掉,另外在進入工廠時帶到的液壓機的畫面,也讓我直覺認為終結者會死於這機器。
5, 這個時期的電腦特效才剛發展沒多久,CG感很重,金屬骨骼的「特寫」還是用實物拍攝,但「全身」行動時則是用CG。
6, 有看過《異形》幕後花絮,大概知道這個時期的電影特殊效果是怎麼製作的,有幾幕畫面在當時對觀眾應該是印象相當深刻、震撼的:
- 阿諾把受傷的眼角膜夾出來那段。沒看過幕後花絮會覺得應該整顆頭都是道具。
- 金屬骨骼從火堆中走過來
- 金屬骨骼只剩半身還能動
7, 阿諾那句經典的「I’ll be back」原來這集就有出現過(有些觀眾以為是第二集才出現),在他要去警察局找莎拉時,警員要他在旁邊等時說的,說完就去開車撞警局啦!
影響周星馳電影
很多台灣觀眾尤其是七年級生以後的,都是透過周星馳的電影認識到這部作品。會這樣說是因為七年級(1981年~1990年出生)就算是1981年出生,電影上映時才3歲,即使是更經典的第二集上映時也才10歲,第二集是輔導級,12歲才能進戲院,有線電視頻道也得等到1994年才合法,應該很多人都是透過周星馳的電影認識的。
光我印象深刻的至少就有《家有囍事》(1992年)中,周星馳飾演的常歡最後打扮成《未來戰士》(港譯)的造型、說自己是阿諾舒華吃雪茄(阿諾舒華辛力加,也是港譯)。
或是《破壞之王》(1994年)中,周星馳飾演的何金銀登場橋段,就是拿阿諾登場劇情來搞笑。還有《逃學威龍2》(1992年)吳孟達飾演的曹達華,就有段穿黑皮衣、戴黑墨鏡、手持長槍的造型。
魔鬼終結者系列電影
- 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1984年10月26日
- 魔鬼終結者第2集(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1991年7月3日
- 魔鬼終結者3(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2003年7月3日
- 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Terminator Salvation)2009年5月21日
-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2015年7月1日
※依序為:台灣片名、美國片名、美國上映時間
觀賞平台
觀賞平台:租DVD+小豪電腦
心得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