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犯生》影評:作弊是不對的,作弊是不好的,作弊不乖啊,老師!
ฉลาดเกมส์โกง(泰國, 2017年) / 模犯生(台灣) / 天才枪手(中國) / 出貓特攻隊(香港) / Bad Genius(英文)
以考試作弊為主題的泰國電影,後段是有點像《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 2001)那種一群人聚在一起,各自發揮所長的偷盜電影(heist film),但製作成本與格局差蠻多的,有點像《初戀那件小事》(สิ่งเล็กเล็กที่เรียกว่า…รัก, 2011)的拍攝格局,但場景有拉到國外,不適合以好萊塢大成本製作的水準來期待。比較是以新鮮的犯罪(作弊)手法、緊張情境塑造為主,而非鬥智類型的電影。[附註1]
推測台灣大部分的年輕族群觀眾會蠻喜歡這部電影的,主要喜歡的原因是劇情緊湊,加上對於社會現象的描寫與諷刺。
同樣的表現方式有人會喜歡、有人會不喜歡,這部風格較為突顯的包括:不斷的出現意外、利用配樂引領觀眾情緒(喜歡的覺得緊張、不喜歡的覺得過於刻意)、善理念宣揚意味濃厚(喜歡的覺得理念被伸張、不喜歡的覺得這是硬添加上去的)。
- 附註1:雖然看電影時會覺得這部作品是以題材比表現手法取勝,台灣若有足夠的創意應該也能拍出這種電影,不過查了一下 IMDb,這部的預算也要 6,000萬泰銖呀!(比值跟台幣差不多)不過光《目擊者》(2017年) 預算也要 4,300萬台幣就是了。而《瞞天過海》的預算是 8,500萬美元,大約是這部泰國電影的47部。
觀影情報
- 上映:2017/07/21
- 片長:130分鐘
- 級別:保護級(6+)
- 評分:IMDb(8.3/7百+)、豆瓣(8.9/1百+)、爛番茄(100%/5)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10萬+)
- 片尾:無,演職表約3分45秒。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偷盜電影/heist film、作弊、STIC、真人實事改編電影;鋼琴、手洗洗衣店、自動洗衣機、老師洩題、獎學金、捷運
電影背景:曼谷@泰國、雪梨@澳大利亞
影評
社會現象的呈現
1, 有參加數學老師補習的,會洩題給同學。
台灣以前好像也有些學校會這樣,學校老師有在補習班上課,然後像是段考這種比較大(會影響升學成績的)的考試會洩題。
2, 人不太會去做自己認為是「錯」的事情,必須要有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因此阿派就是用「把給學校的奉獻金給賺回來」,讓小琳去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3, 個人最有感觸的大概是貧窮這點,媽媽洗衣服洗到手都受傷了,還是得為了生計繼續工作。
阿班雖然需要唸書好應付隔天的考試,雖然這關係到他的獎學金,但他還是得丟下書本與音樂(還給個特寫來強調),去幫媽媽洗衣服。
這邊是價值觀的選擇,能看到在讓自己更好跟分擔媽媽的辛苦之間,阿班選了前者。
4, 部分學校要收到學生家長的捐款,才肯讓學生入學。
校長說: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不是賺錢的地方。小琳認為校長在自打嘴吧,因此笑了出來。
5, 眾人在計劃作弊事件時,明明利益總額有750萬,阿派、葛瑞絲、小琳各拿200萬,但只給阿班100萬(剩下50萬是雇用摩托車司機、租印刷廠等的費用?),觀眾大蓋都會覺得阿派、葛瑞絲明明就沒做什麼事,而且這是幫他們作弊讓他們可以出國唸書,他們憑什麼拿200萬?
我覺得這邊有點在呈現那種社會的不公,窮人是靠賣命、風險、勞力、才能賺錢,富有人是靠人脈賺錢,他們認識同樣有錢、願意付錢的學生。事實上有錢人在賺錢很多也真是靠人脈,「有錢」這件事本身就有價值,譬如很容易貸款到巨額或超額的金錢,或是做很多無本生意。
6, 阿派找黑道去打阿班,這邊也是價值觀的呈現,小琳雖然認為賺錢重要,但是不把別人當人看這點大概觸犯她的禁忌,所以要退出計劃。
對於阿派來說,可能是一直養尊處優,很容易會對上流社會的生活與社交圈外的事,因為沒去體驗過而不懂得尊重,包括生命、尊嚴等,對他來說找人打阿班只不過是個手段,他無法體會阿班失去獎學金是多麼嚴重的事。
善理念宣揚
泰國電影有很強烈那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輪迴的觀念,台灣早期的電影或電視劇也是如此。
會有這種現象通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社會風氣,大眾本身就不能負面的價值觀被宣揚,一個是政府限制與規範,電影需要被審核,要有正面價值觀的宣傳,
小琳後來在如此大的脅迫下,依然要堅持當以身作則、誠實、務實的人,會覺得電影再多花點時間來描述這個轉變會更圓融些。
另外像是去考場前一直強調要戴安全帽,也會讓我覺得是在配合政府政令宣導的感覺。
過於刻意
一部大家都覺得好看的電影,若有少數觀眾覺得不好看,通常那個少數在網路寫心得時會被噓的很慘,或是只能得到有相同感受的觀眾給予正面回應。
這主要是大部分人閱讀時,都習慣找跟自己看法相同的,花在上頭的時間也比看法相反的還來得多,但對於看法相反的文章抱持著怎樣的態度:讀過但不認同、不管對方寫的如何都要反駁一下來捍衛自己的理念,或是想去理解對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因人而異了。
以這部電影的表現方式,的確很容易讓人感覺「緊張刺激,毫無冷場」,但同樣的方式,也有部分的觀眾會覺得太過刻意,在感受上就沒強烈。會不會過於刻意也是每個人的感受標準都不太一樣,可是如果開始感受到電影過於刻意,就連原本該緊張的地方也不會緊張了。
1, 學校裡有兩個天才,剛剛好小琳只能記住一半的答案,會讓人覺得刻意的地方在於,對於天才的描述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上限的,畢竟真的有人能過目不忘,背電話簿,國外也曾對這種過目不忘的天才做過專題報導,譬如某位有寫日記的習慣,你可以問他過去某一年、某一日發生什麼事,她都能說得出來。
電影讓阿班能記住圓周率(但沒有演他能記到小數點後幾位)、數學天才小琳能很快的算出她轉學爸爸需要額外花多少錢,也可以設定成聰明到足夠能背下答案。不過這個就是為了帶出後面要討論的事,設定上還蠻巧妙的就是了。
2, 主管追的這段大概是最刻意的,若他沒一路發現小琳的身影,能預測到小琳的會走的路徑實在是有點神奇,若他有發現,應該以更快的速度接近小琳才是。剛好是這種緊緊跟隨在後卻又沒真的發現,車門又剛好在那一刻關上。
3, 印刷那段我也會覺得太刻意了,爸爸來到工廠、剛好沒貼紙了(然後也沒處理這點),出意外頻率過高時,反而不容易因劇情感到緊張。我倒是覺得發鉛筆那段才是最容易出包的,那種狀況下怎麼看都會有發錯的狀況呀。
4, 小琳猶豫要不要刪掉照片這段,留下照片會變成證據,要刪掉這是兩人唯一的合照,她同時也在猶豫要不要承認自己也是共犯(或主謀),而不是撇清關係把阿班一個人丟下,雖然那種愛情的氛圍有呈現出來,但這邊搞的好像兩人會從此天人永隔,以後再也沒機會拍合照了是怎樣。XD
吸引人之處
看電影每個人的喜好與感受都不太一樣,這部電影的評價不錯,也能從電影中感受到為什麼電影會受歡迎,
1, 首先是題材新鮮,泰國較常以小清新校園愛情、恐怖鬼片、搞笑電影為主,這類犯罪電影很少見。
2, 以多數人會有的共同回憶(不管是真的有作弊經驗,或是曾面臨是否要作弊的抉擇)為主軸,容易引起共鳴。
3, 描述社會貧窮現象,對於多數觀眾都不是處於富裕家庭來說,容易感同身受。
4, 不斷出現的意外狀況,配上緊張感十足的配樂,讓人時時繃緊神經。
以上這些點不管是泰國或是台灣的觀眾,應該都是如此。
附註:文章副標題是我騎車前往戲院時想到的,雖然沒看過預告跟電影簡介,但在PTT瀏覽電影版時,即使避雷也能從快速瀏覽過的標題中得知內容在講作弊。
觀賞平台
觀賞戲院:哈拉影城 7廳
心得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