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遊戲》天才的情感反而是最強烈的
The Imitation Game(英國.美國) / 模仿遊戲(台) / 模仿游戏(中) / 解碼遊戲(港)
很多時候得獎的片子都會讓人怕怕的,為什麼呢?
我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就我個人的經歷是這樣的,通常會在海報上看到「入圍某個獎項n項大獎」,這會提高你對一部電影的期待,但我後來發現這種期待很多時候不是正確的,怎麼說呢?
你的期待是「電影好看」,而得獎只是證明這部電影在「部份獎項表現優異」,可能是它音樂、音效不錯,服裝、化妝不錯,或某幾個演員演技優異,但是故事內容說得亂七八糟。若只看海報或廣告上的字,的確很容易帶著錯誤期待進戲院,而後畏懼這些得獎作品。
再者這世界上的電影獎項非常多,多到若平均分配下去一年能讓幾千部電影入圍,人人有獎,但很多獎項若你有去了解過後就會發現那些獎根本就沒有什麼公信力,然後這些獎卻一直出現在媒體口中。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出爐後,我很好奇電影為什麼還是一直打著入圍「入圍奧斯卡8項大獎」,而不是「獲得奧斯卡x項大獎」。看電影時我有些好奇這部電影沒有優異到令人印象深刻呀,回家後查了一下這部作品得獎項目我就秒懂了,它只有獲得一個獎項,而我覺得這獎項實至名歸,其他獎若給這部電影還真的有點無法說服人。(不要聽別人跟你說什麼,就直接接收什麼,要去思考他們沒說的那些事)
這部電影呢,我覺得它是比較娛樂性質走向的,而非追求藝術或獲獎;如果你是個只追求獲獎作品的文藝青年,那它可能不是那麼適合你。
但如果只是想找個好看電影的普羅大眾(我偏愛這種的),這是這禮拜上映的電影中,我唯二推薦的。(另一部推《驕傲大聯盟》)
.上映日期:2015/02/26
.電視首播:2015/12/12 21:00~22:55 @ HBO
.片長:115分
.電影資訊:@IMDb(8.2/152,268)、@爛蕃茄(89%/226)、@臉書專頁(19萬讚)
.電影預告:中文預告
.片尾劇情:無
.重要獎項:奧斯卡入圍(8)、奧斯卡得獎(1) @2015年奧斯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電腦科學之父、納粹密碼、恩尼格瑪密碼機(Enigma)、天才、艾倫·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同性戀
小題材:校園霸凌、圖靈測試(Turing test)、立可白(修正液)、馬拉松健將、化學閹割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英帝國向德國宣戰、納粹德國、英國倫敦、布萊切利園(Bletchley Park)
我對於好的作品或天才的定義有著蠻堅持的一點:他必須要能讓大家都懂。
不管是電子科技或傳統學問,想想你聽過那些對於電影、數學、科學、電子、甚至是語文的課;
是不是有些老師教書就是照課本上唸,或是學生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但也有些老師就是很會教,能讓所有學生都輕易理解。
你覺得能把東西說得很容易懂的老師對那門課是不是得非常懂,他才有辦法說到大家都懂?
而不會教書的老師會不會是因為太天才了,所以世人才聽不懂他們的課?
本身頗有成就,譬如英文說得很溜但不會教書,會不會是她語言能力本身不強,只是剛好小時候生活在美國。
又或者很會電子學考試成績都不錯而後當上老師,但不太會教書,其實是靠死背而高分的?這兩種老師我在高職時都遇過。
我會認為天才能把他理解或思考出來的知識說得讓大多數人都懂,懂的比例可能是90%(剩下的10%可能是腦筋沒那麼靈活的);
而看起來很天才的人,總是喜歡說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只能吸引到那些喜歡不懂裝懂的特定族群。
偏偏這世界上會不懂裝懂的人還是佔多數,可能也有90%以上(10%夠懂的人絕對看得出來),
所以你很難界定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天才,因為有雙方吸引到的族群有80%是重複的。
想想看,真正的天才,他絕對不會去發明一個很難使用科技,讓你得完全照著他的思考邏輯才能使用,這東西一定是誰來使用都很容易上手,像是賈伯斯。
而假天才呢,他發明的東西看起來功能很多,很新穎,但你就是怎樣操作都不順。他的確是有比普通人還厲害,但不足以堪稱天才。(為啥電腦都有防呆裝置,為啥USB、硬碟、電源彼此間的街頭只要接錯方向就接不上?)
說這些是為什麼呢?
避免以後又有人來爭論沒必要的事情。
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表現手法讓人看得懂的那種。
電影的表現手法容易懂
塑造天才的奇特形象
一般我們都會認為天才的行為是跟常人不同的,但必須得用一些例子來讓觀眾理解,這些例子可能都是瞎掰出來的(為了戲劇張力),但掰的好就會令人印象深刻,掰的不好就會讓劇情卡卡的。
這部電影在這部份表現的很不錯,像是圖靈吃飯時會把紅蘿蔔跟碗豆分開來(這簡直是強迫症呀)、常被同學霸凌、討厭人們講話拐彎抹角(美麗境界的主角奈許也是)。
去拜訪克拉克時,發現她的顧慮來自於父母的阻止,所以故意說得很大聲讓她父母聽見,說有一群女生也在那工作、有女子宿舍,克拉克父母也真的就此讓她離家前往布萊切利園。
很多時候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人都是天才,圖靈也類似,他認為別人只會拖累他,獨來獨往。在克拉克的建議下他決定送同事每人一顆蘋果,然後用超級死板的方式講一個笑話…當他講到有一隻熊時我就開始笑了,演員蠻生動詮釋出這種不擅長講笑話又想講笑話來逗同事開心的天然呆模樣。
附註:最近只要講到亞斯伯格症天才,我都會想到柯文哲市長。
主角行為的必要性
主角做的事情重要嗎會嚴重牽引觀眾的情緒,譬如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幹麼跟大魔頭對抗,因為他們會摧毀地球或宇宙啊!
又或者只是單純報仇的電影也很多人喜歡,像是追殺比爾(Kill Bill),或是香港那些古裝武俠片等。
若這部電影只是單純描述圖靈是電腦之父,觀眾投入的情感程度勢必有限;
但在影片中用幾秒鐘的時間告訴觀眾,美國會運送食物給英國,而納粹德國會去炸這些運輸船;
這樣一來觀眾對電影的情感就出來了,想想看有多少人要為此挨餓甚至死亡?(英國當時應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主角圖靈發明的機器而去避免這樣的狀況。
鋪陳
我看電影時很喜歡猜劇情,而且我對電影的感受蠻敏感的。影片第一次出現圖靈幼時劇情時我認為是必要的,它描述主角小時候就很聰明,但是常被同學霸凌。
但是第二次出現後我開始覺得不正常了,出現比例太高了,且描述的事情是非必要的。我知道這一定有鋪陳,但沒猜到是什麼。當時我是亂猜,猜說會不會這個同學是間諜?
然後中間有一段是克拉克對圖靈說「那台電腦有名字啊?」,原來圖靈叫那台機器「克里斯多夫」。
電影張力在哪時候才跑出來?
就是圖靈堅持吃「化學去勢」的藥,開始手會發抖、腦袋無法正常思考(連最愛玩的填字遊戲都沒辦法玩),才知道他要保護的機器原來是以他小時候的同學去命名的。(同學去世那段才帶出這位同學叫做「克里斯多夫」)
回想第一次休(Hugh)要破壞電腦時,圖靈張開身體去保護那台機器時,我還以為那是天才都對於自己發明的東西都當成性命在保護,看到這時才懂圖靈的情感。
天才的情感反而是最強烈的
世人通常認為天才的情感是比較薄弱,認為他們在乎自己的興趣(發明、理論)更甚家人,認為邏輯越強的人情感越薄弱,但這個圖靈正好相反。
我認為天才的情感反而是最強烈的,真正懂「死亡是怎麼一回事」的人,他們的情感反而最為強烈。這裡又可以分為幾個層面來說。
圖靈對克拉克的情感就是好友、知己,這兩個詞在這裡有點不一樣。知己的部份是克拉克夠聰明,測驗時甚至比他還快解出答案,圖靈可以跟她討論學識上、精神層面的東西。
好友則是圖靈可以信任克拉克,且克拉克也會幫他處理他不擅長的事情,像是社交。
圖靈在發現間諜是誰之後,往上報發現那個頭目也是間諜時,他說了難聽的話只為了要克拉克離開:我從來不在過妳(care for you),只是為了利用妳來解密碼。
寧肯自己當壞人也要保護對方人身安全(有多少人能做到在在意的人面前當壞人這種角色?你看父母誰肯去扮黑臉就能體會,通常最愛孩子的那方就肯去扮黑臉;但討厭孩子的那方也肯扮黑臉,不在討論之中),
你還會覺得天才是沒情感的嗎?他們只是為了守護他們認為更重要的事物。
再來是圖靈對克里斯多夫的情感,他用他愛的同學幫電腦取名(電影有明確演到圖靈用密碼寫下我愛你要給克里斯多夫),在任務得破壞那台研發成功的克里斯多夫後,他又自己在家裡組了一台,且為此接受化學去勢的痛苦。(真的覺得這部電影跟美麗境界有幾處地方還蠻像的)
若天才是個沒情感的人又怎麼會做出這些事情來?天才通常是能放棄自身任何利益,只為堅持目標努力的人。
其他鋪陳
此外電影還有很明顯鋪陳之處就是間諜是誰,僅做為紀錄用,間諜是「卡恩克羅」,而且是「孟席斯」安插的,他們是「蘇聯」的間諜。
蘇聯一開始跟德國的關係有點像是同盟,彼此簽有「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然後各自去攻打別的國家。電影中圖靈解密碼的那段在1939年~1941年,德國是在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的,蘇聯才開始加入對抗德國的。
就我的理解,安插間諜那時蘇聯跟德國算是互不侵犯的盟軍,而圖靈發現間諜的時間點是1941年後的事(沒注意到電影中是幾月也),應該算是蘇聯剛開始對抗德國。
電影展現出來的歧視
一部好的作品通常會讓觀眾知往鑑今,知道過去有哪些行為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是錯的、荒謬的、誇張的。
對女性的歧視
克拉克是唯一去參加圖靈考試的女生,但被士兵(之類的)攔住,認為應徵秘書要去樓上。
他的言下之意是:女生怎麼可能來參加考試?女生怎麼可能是聰明的?
對同性戀的歧視
主要有三段,一段是警局裡警官的對話,兩個警察聊到同性戀時說「實在是好噁心喔」。
一段是卡恩克羅警告圖靈說:別出櫃,這是犯法的。
還有一段就是卡恩克羅被強迫化學去勢那段。
看電影前我沒有想過「同性戀」在那個年代居然是犯法的!
現在看會覺得很荒謬,但我保證社會上還是有一堆希望有這條法律的人,然後他們會口口聲聲說「我絕對沒有歧視他們,只是balabala…」。
圖靈有段台詞,我覺得是用來暗示「歧視同性戀是錯的」,這句話大概是這樣說的:
我們容許人之間有其大的差異,你喜歡吃蘿蔔,我喜歡吃碗豆balabala…(發現我也很喜歡用食物來表達人之間的差異),
而圖靈沒說出口的大概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容許人在性向上是有差異的?
表現戰爭畫面
電影沒有用太多篇幅,卻表現出戰爭的殘酷,這點會讓我想起怒火特攻隊(Fury)。
譬如利用報紙登廣告找解密碼高手那段出現,大家躲空襲、孩童練習戴防毒面具。
後面有段戰車壓垮頭盔、納粹軍人的踏步聲。
其他電影要素
愛情(如果你沒把愛情「只」定義在異性戀的話)、天才(休說圖靈才不會設定那種簡單的密碼)、友情(休從討厭圖靈到站出來跟他同進退,賭上自己一生的發展)、主角個性的改變(圖靈首次說出謝謝)、對邪惡者的諷刺(愛喊「希特勒萬歲」來洗腦支持者,結果卻也是敗筆處)
您可能不知道的事
艾倫‧圖靈是世界級的長跑運動員
看電影時很好奇為什麼要安排艾倫‧圖靈跑步的畫面,在劇中那是非必要的,當時我就在想,這應該是史實資料有關。(參閱心得速記)
回家查資料後發現,原來艾倫‧圖靈跑馬拉松最好成績是2小時46分3秒,比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成績慢11分鐘。(1948年)
而且在1948年一次跨國賽跑比賽中,他跑贏了同年奧運會銀牌得主湯姆·理查茲(Tom Richards)。
誰說頭腦好的人一定運動一定就不行呀,圖靈簡直是完美的天才呀!(可能也是很多同性戀者的驕傲、偶像)
電影中出現的立可白畫面
電影中有幕出現修正液(台灣多稱呼為立可白)的畫面,有明確告知是1951年這個年份,雖然只有一秒,但也讓我覺得那是有心安排的(參閱心得速記)。
查資料後發現,修正液被認為是在1951年由美國的貝蒂·奈史密斯·格萊姆(Bette Nesmith Graham)發明。
我愛你(I Love You)的密碼是?
P ZQAE TQR
發現 Google 好多人查這資料,果然有觸碰到人心。不敢告白的膽小鬼們(沒錯,小豪就是激你們),可以用這句話跟喜歡的人告白喔!
德國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到底有多少種組合呢?
電影中有提到約是1590京,實際上有 158,962,555,217,826,360,000 種組合。
有圖有證據,打上片名 + i 馬上出現 i love you code 的相關搜尋,就好像打闕小豪會出現闕小豪女友的相關搜尋一樣。
電影引導觀眾思考的事?
電車難題
劇中有個狀況有點類似「電車難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影片來看。
狀況是這樣,解開密碼後,休想去向軍方報告,去解救那艘上頭有500人的船,被圖靈制止。休揍了圖靈一拳(內心戲:你這個沒血沒淚的混蛋),但圖靈隨後做出解釋(居然沒揍回去也沒動怒):
如果德國發現密碼被破解,雖然拯救了一艘船(500人),但德國馬上就會改掉密碼規律(裡頭不添加天氣、希特勒萬歲等字句),圖靈的機器救來不及在18小時內搜尋到資料。(有點類似我們在google搜尋資料,越多關鍵字,越容易找到我們要的資料。)
而且這幾年來的研究就白費了,這樣一來以後只會死更多人,甚至是全世界。
要犧牲500人去解救全世界,你要嗎?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要,只是「執行者」需要有很大的決心去當那個壞人。
會覺得這個議題的探討是有必要的,但很容易落入無意義的詭辯之中,提問者只想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公平嗎?」、「如果那些人是你家人勒?」;
我會覺得這個世界很多時候是沒有「完美」的選項的,這就是我的答案。
經典句子
經典句子也是經典電影不可或缺的。
有時候,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成就讓人想像不到的大事。
要做讓大家都會喜歡的事情,通常不是正確的事。
大多數時候光是堅持做正確的事,就會引來攻擊。嫉妒你的人、利益受損的人、做不到的人、會被拿來比較但明顯不如的人,太多了。
我沒那麼喜歡的地方
電影中有個小細節我覺得沒那麼喜歡,圖靈首次輸入的密碼可能只有20個字母,卻能解出20個單字左右的密碼出來,真的是太神奇了。
還有電影中不斷出現年代,我覺得這在小說是必要的,文字是沒有畫面的,故事進行在兩個時代間不斷跳換時,標示年代能幫讀者搞懂狀況。但電影很明顯能看出圖靈小孩跟大人時的差異,我就會覺得年份沒那麼重要。(可能是為了那個立可白、蘇聯變英國盟軍等特定事件。)
但這兩個小問題不足以影響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啦!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 飾演 艾倫‧圖靈(Alan Turing)
我以前覺得這個演員比較不符合那些歐美偶像明星的臉孔,但看過電影之後,發現我開始喜歡這個演員了!
不管演員本身是怎樣的人(一般人可能也無從得知),人都很容易被劇中所塑造的角色所影響,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迷戀影劇偶像明星。
發現他…睫毛超長,好誇張呀!
覺得他的演技絕對有入圍奧斯卡獎的資格,尤其有幕他急到面紅耳赤(丹尼斯頓要開除他時),或是最後那段感到孤單,不希望自己是獨特的,演技都很優異。尤其看到他對愛人逝去的眷戀,看到我都哭了出來。
演技真的很棒,但是距離影帝,是差了那麼一點點(今年運氣也有點不好啦)。
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 飾演 瓊‧克拉克(Joan Clarke)
獲得最佳女配角「提名」令我蠻意外的,感覺她演技還沒到到很精湛。
我覺得奧斯卡頒獎很常用這個演員跟過往的作品去比較,然後來評分,以至於一些演技精湛但成名的早的演員反而一直被忽視掉,一直都沒拿過獎。但也有些演技還不到精湛,但跟過往相比大有進步的人獲得讚賞(入圍或得獎)。
而像我這種演員沒認識幾個,電影沒看過幾部的人,就是直接去感受每個演員最直接的演技。
馬修古迪(Matthew Goode) 飾演 休‧亞歷山大(Hugh Alexander)
馬克史壯(Mark Strong) 飾演 斯圖爾特·孟席斯(Stewart Menzies)
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都有演出,大家不陌生吧。
查爾斯丹斯(Charles Dance) 飾演 指揮官 丹尼斯頓(Commander Denniston)
我蠻期待他的下部電影:第44個孩子(Child 44),因為有看過小說!XD [小說] [電影]
(Allen Leech) 飾演 約翰·卡恩克羅(John Cairncross)
有看心得文字部份的,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放這張的…XD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電影在圖靈小時候被霸凌塞到地板下的時候就有說會幫他的人就是克里斯多夫喔。
聽你這麼一說好像是這樣,感謝告知。我是到後面那段才突然發現那是他的名字。:)
文章寫得好精闢,感謝分享!
就我的理解,情報員頭目Stewart Menzies並非蘇聯間諜,他只是知道間諜是誰但不揭發間諜,利用間諜來釋出他想讓蘇聯知道的情報。
電影只看一次不確定我的理解是否正確,若有誤請見諒:D
如果他不是間諜,那他幹麼在意美國分享給蘇聯的情報太少?所以我覺得他還是間諜或者是有被收買啦。但這個不太影響劇情就是了。XD
我也是聯想到柯文哲,亞斯伯格症,好像這種人格特質的人有工作狂及非常專注的特性,不擅人際溝通,但相處久了解個性的朋友倒是會覺得蠻可愛的,女主角教他講笑話及送朋友蘋果吃的那一幕就是想讓他與同事打好關係,但他的笑話很冷,哈哈!
講笑話跟送蘋果那段超級好笑的呀!XDD
其實他朋友叫Christopher前面就有提到了 不ㄕ到最後
我文章應該是說到後面才知道那台機器的命名是有情感連結的,不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