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地驅魔人 / Keeper of Darkness
人會有歸納整理資訊的本能,找出不同事件中的共通點,這也是人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中能生存的原因。
知道張家輝繼《盂蘭神功》(2014)後又再度自導自演拍鬼片,當然會想要來體驗一下,至少也能試著歸納出張家輝導戲的風格與特色。
這兩部作品有個共通的特點,有大量驚嚇觀眾的橋段,但劇情連貫性沒那麼強。如果只是想進戲院被嚇,那大方向是符合的(但是會被什麼點嚇到就很個人化了),但如果計較劇情完整度、邏輯性,就有可能不會喜歡。
有相同的,也有改變的。這次風格改變蠻多的,增加不少新的要素,像是搞笑橋段很多(嘴砲式),有不少明星來客串演出(算是驚喜+笑點),很大比例依靠電腦特效。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5/12/11
.上映日期:2016/08/07 21:00~23:15@東森電影台
.片長:103分
.級別:輔導15級
.電影資訊:@IMDb(無)、@爛蕃茄()、@臉書專頁(9千+讚)
.電影預告:正式預告、導演篇、演員篇、精華篇、郭采潔的新同居夥伴
.片尾劇情: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驅魔;靈媒、神棍(雙修)、戀童癖
電影背景:1976年香港(九龍城寨、馬經)、2015年香港(香港摩天輪、7-11、三溫暖、電影院、療養院)
電影表現手法
致敬哏
看電影時在不少地方都會覺得這個哏我好像看過,但印象不深,查資料後大概整理如下:
電影中有提到發仔每趕跑一個鬼,就得在身上刺青,沒特別解釋原因;但搜尋「驅魔 刺青」就能找到《康斯坦汀:驅魔神探》(Constantine, 2005)對於刺青圖案如何達到驅魔效果做說明。
紫寧跑去發仔家屋頂上滴水的那段,會讓我想起《鬼水怪談》(仄暗い水の底から, 2002),但其實我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任何片段,就是聯想起這部電影的名字。相片中的人轉頭過來,大概也是某部電影經典的橋段。
紫寧玩平板被嚇到時則會讓我想起《貓:看見死亡的雙眼》(고양이 : 죽음을 보는 두 개의 눈, 2011),也是沒看過,但在轉台時看到幾秒的畫面過。
發仔碰到鬼時好像能感應到對方的事(電影沒有演的很明確),透過鬼的片段記憶去推理出他生前發生了什麼事,那段則讓我想起《感應少年EIJI》(サイコメトラーEIJI, 1996~2000),破案模式也是男的感應、女的利用知識(上網搜尋)推理出資訊來。
發仔去地府找黑哥老婆時,那段會覺得有點像廢墟場景版的《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即將崩壞(醒來)的世界,全面啟動是利用睡覺到夢境去,《陀地驅魔人》則是用瀕死到地府去;裡頭有個大魔王剛變身時則有《進擊的巨人》(進撃の巨人, 2009~至今)的味道。至於在地府不斷打開房間門這哏我也有印象,但想不起來在哪看過,友人說是《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 2009)的場景。
可能鬼怪電影在表現嚇人的招式就固定是那幾招,但這部會讓我強烈覺得有其他部作品的影子是因為,它的風格與故事不連貫。舉例來說,那個相片中發仔媽媽轉頭的確是嚇人的哏,但發仔媽媽當時應該已經不在那個房間裡,也與紫寧無冤無仇,沒必要嚇她。若要解釋成那是江雪的鬼能力當然解釋的通,但前後形象又是不符的,這部電影沒提到鬼魂是具有這種能力的。
綜合的來說,會覺得電影很密集的放了許多嚇人哏,但每個都是片段的,連貫不起來的。江雪有沒必要把紫寧嚇的那麼慘,之所以要那樣做,就純粹是為了嚇觀眾。
我不認為觀眾有必要去解釋這部電影怎樣推敲劇情才完整,因為創作者創作時的目的並不在那。
最後那段感情戲的臆測
最後那場感情戲有點突兀,原本江雪離開就可以收尾了,突然在這時才回憶起他們過往生活的點滴,會覺得電影有點演不完的感覺。
事後看這部電影片長只有103分鐘(這包含片頭那些製作公司的LOGO與片尾的工作人員名單),會不會是因為覺得影片太短才添加的?
之前聽蔡明亮導演說才知道拍電影還得考量到能不能賣給電視播映的問題,加上廣告後剛好2小時片長的電視最適合播出。電影拍攝時若以商業為考量,就會被很多這種無法自由創作的要素給限制著,要加幾分鐘、剪幾分鐘的戲,對創作者來說都是破壞完整性的吧。
有點難以招架的部份
電影中有些地方比較令人難以招架,像是片頭的煙蒂瞬間燃燒出大量黑煙,神奇到令人難以招架。
像是政府稽查人員對著小發仔打手槍,結果他媽就跑去跳樓自殺了,這其間沒有任何的情緒轉折或描述,事發突然到令人難以招架。
神棍無緣無故在三溫暖中燒了起來,不明就理到令人難以招架。
黑哥老婆為了要讓女兒順利投胎,就把他吃了,這也突然到令人難以招架。(只能說是在向《進擊的巨人》致敬吧)
特效技術
因為電影特效的功能實在太強大,越來越多電影想去用特效達成各種效果,但這部電影的特映還不夠成熟,以至於那些鬼魂(像是爬到警察頭上那個小孩鬼、在餐廳鬧紫寧的那個鬼)還蠻假的,是一缺點。
此外鬼魂狀態的江雪跟發仔,雖然很明顯做出「人跟鬼的差異」,但在技術上似乎也還不夠成熟。
演員介紹
張家輝 飾演 黃永發(發仔)
蔡思貝 飾演 紫寧
郭采潔 飾演 江雪
覺得她真的好漂亮,留長髮時神韻與陳意涵頗為相似。看電影時能感受到這角色的粵語是配音的,而不是郭采潔的聲音。
張繼聰 飾演 阿葱(圖右)
很喜歡講些誇張的話把妹,是劇中笑點的主要來源。
張學友 飾演 神秘人
電影剛跑工作人員名單時,第一次出現張學友時,我馬上「咦?張學友哪時有出現過呀?」
後面出現比較詳細的飾演角色名單時,才寫著他飾演的角色是神秘人,就想起來是片尾那個拿黑傘穿西裝的男子。
這張不是電影劇照喔,電影中這個角色沒有雙眼,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才沒發現他是張學友。
我想這可能也是觀賞電影的一個樂趣,不管你是從工作人員名單中發現有張學友或是從新聞中事先就得知了,但看完整部電影卻沒發現他在哪,直到跑角色列表時才揭曉,也是種樂趣。
查新聞時,發現新聞稱張學友所飾演這個角色為「死神」[1],。
林嘉欣 飾演 永發媽媽
(找不到劇照)
釋延能 飾演 惡鬼黑哥
直到回憶那一段我才發現這角色是釋延能演的,惡鬼時的狀態(特效畫面)根本看不出來是他。
電影問答
「陀地」是什麼意思?
香港話,地痞流氓的意思。
參考資料
1,^新聞:張家輝面子大 張學友「驅魔人」歌神變死神 2015-12-02 聯合新聞網(連結)
電影週邊
電影海報
廣告看板
電影交換卷
特映會
這是受「華映娛樂」邀請參加的電影特映會,
觀賞戲院:台北信義威秀影城 (捷運台北101/世貿站)(台北市信義區)
特映會也很有意思喔,憑紋身入場,我就看到有人把貼紙紋在額頭上,幻影旅團團長是吧。XD
關於文章
心得速記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陀地驅魔人
其他名稱:Keeper of Darkness(英文)
影片年份:2015年
出品國:Hong Kong
出品:UFO、One Cool Film
發行商:華映娛樂
語言:粵語
導演:張家輝
演員:
張家輝 …… 黃永發(發仔)
郭采潔 …… 江雪(女鬼)
吳啟華 ……
張繼聰 …… 阿葱(跟班)
釋延能 …… 惡鬼黑哥
蔡思貝 …… 紫寧(記者)
甄詠蓓 ……
張學友 …… 神秘人
林嘉欣 …… 永發媽媽
余文樂 …… 警察(年輕)
謝雪心 …… (通靈人)
劇情簡介
金馬影帝張家輝二度自導自演恐怖作品,超越《盂蘭神功》,張家輝、郭采潔、蔡思貝、張繼聰、姜皓文、釋延能主演,奧斯卡入圍造型大師奚仲文全力打造恐怖形象。
《陀地驅魔人》是一部以恐怖包裝的懸疑偵探作品,「陀地」為粵語中地痞流氓的俗稱,張家輝扮演擁有驅鬼本事的流氓,面對難以理解的靈異現像,猛鬼頻頻兇狠出手,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延伸閱讀
目錄:電影 | 影評 | 公視 | 上映電影 | 推薦電影 | 遊戲 | 臉書 | 100顆愛心 | 車站標籤 | 美食標籤 | 標籤
分類:食 | 食記 | 下廚 | 住 | 住宿 | 行 | 交通工具 | 車站 | 育 | 展覽 | 民俗 | 古生物 | 樂 | 戲院 | 旅行 | 農場 | 體驗 | 店家 | 蓋章 | 動 | 運動 | 網路 | APP | KUSO | 心得 | 書籍 | 電視
說明: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 部落格使用 | 發問須知
聯繫闕小豪:Facebook、Google+、E-mail:[email protected]
目前部落格較適合用電腦網頁閱讀。歡迎轉貼網址,若欲引用、複製部分或全部內容,請先徵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