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峰:眾神的山嶺》為什麼要爬山?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海報, 台灣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 Everest: The Summit of the Gods(英)

故事架構有點像《永遠的0》(永遠の0, 2014),山岳攝影師深町誠偶然在聖母峰山腳下遇到疑是已失蹤多年登山界的一位傳奇天才人物羽生丈二,深町透過訪談羽生昔日的友人,逐漸瞭解這個人在不同友人之間對他的各種看法。

前半段蠻能吸引我這登山愛好者的,挑戰日本諸多難度極高的山脈,最後則是攻聖母峰,若之前有看過《聖母峰》(Everest, 2015)應該會覺得很熟悉,吊橋、南崎巴扎、基地營、洛子峰、南坳、聖母峰頂。後半段比較走精神層面的探討,是日本那種標準的靠信念(熱血)完成一切的走向。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06/17

.片長:123分

.級別:普通級(0+)

.電影資訊:@IMDb(6.2/10)、@爛蕃茄()、@臉書專頁(4千+讚)

.片尾劇情:無,跑工作人員名單時有山的空景

.電影預告: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小說改編電影、登山、聖母峰(盧克拉登山口吊橋、南崎巴扎、基地營、冰瀑、洛子峰、南坳、聖母峰頂)、喬治·馬洛里(馬歐之謎);《岳遊》登山雜誌(?)、天馬旗

電影背景:日本、鬼岩 / 瀧澤(同一處?)、谷川岳、屏風岩、北阿爾卑斯(飛驒山脈)| 1968年、1985年、尼泊爾加德滿都 | 1993年、1999年

 

真實背景

馬歐之謎

電影中提到的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是真的,登山界最有名的那句話就是他說的;話說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去爬珠穆朗瑪峰 / 聖母峰(因為當時還沒有人成功爬上聖母峰過),然後他回答「因為它就在那兒。」(Because it’s there.),從此成為經典名句。

雖然我覺得這句話沒啥邏輯性,不過很多登山的人喜歡引用這句話來回答別人詢問「你為什麼要去登山」這類的問題;電影也有花不少篇幅想去探討說為什麼登山風險這麼大,還是有人想去挑戰,可是電影沒有很能展現出登山的魅力。

馬洛里跟安德魯·歐文(Andrew Irving)在1924年挑戰聖母峰時一去不復返,直到1999年才有登山隊在聖母峰北坡海拔大約8190公尺的地方發現馬洛里的遺體(但沒發現歐文的遺體),可是沒能找到他攜帶的柯達照相機;如果有找到相機,若許就能用現代的技術去沖洗底片,就可以知道他們有沒有成功攻頂。

如果馬洛里跟歐文他們有成功攻頂,那現在已知的歷史第一個登上聖母峰,在1953年5月29日由紐西蘭人艾德蒙‧希拉蕊(Edmund Hillary)跟雪巴嚮導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創下的紀錄,就要改寫。

這部作品就是以這真實事件做為發想,說主角之一的羽生丈二發現了馬洛里的遺體,拿走了那台柯達相機,再去帶出後面的故事。

 

個人感受

電影前半段都還不錯,我都還蠻喜歡的,後半段的走向有點不喜歡。不喜歡的點像是…

1, 過於強調熱血而忽略其他實質要素

像是羽生的那本筆記本上的文字:如果腳走不動了就用手,手不行了就用手指,手指不行了就用牙齒,牙齒不行了就用眼睛,用眼睛瞪出一條路來,眼睛不行了就用心,心可以翱翔去任何一處。(大意)

或許喜歡文學的朋友會很喜歡這段文字,但就個人感受而言,我不太喜歡這種嘴上功夫,登山或做什麼事都一樣,就是準備跟練習;日本文化中我不太喜歡的就是他們過於強調熱血(不放棄)就能完成任何一件事,可是我會覺得放棄也是門功夫,尤其是登山,任性的冒險還得花大批的人去山上救援、讓家屬或親友傷心。

Advertisements

學著變通(我覺得這是日本民族最弱的一點),這裡不是說放棄堅持自己的原則,我覺得那是日本的精英社會制度,讓民眾覺得什麼事情都得拼第一才是出路,所有能競技、比較的題材,目標就是主角從個很弱勢的位置,靠著堅持最後成功。可是我覺得要成功是找到正確的方法、以及更多做事的細節,不是單靠大吼不放棄就會成功。(日本作品超喜歡在別人叫主角要放棄時讓主角大吼)

 

2, 不懂主角的堅持

我其實無法體會羽生為什麼一定堅持要從南西壁攻頂,還堅持要單人、不攜帶氧氣等更加深死亡率的行為;而且這與他之前說的「若沒有安全下山,有沒有登頂就沒差別了。」是矛盾的。

亦無法體會深町為何最後要自行挑戰登聖母峰,他本身不是專家,又沒有攜帶團隊,只靠一人去攻頂,太誇張了。(不知道在小說中有無提到何種準備讓他能單人攻頂?)

凉子要跟更是讓我覺得這劇情好瞎,劇情走到最後簡直把聖母峰當明治神宮了,不過還好劇情只讓她待在登山口處的村落。

 

演員介紹

【找不到劇照】

岡田准一 飾演 深町誠

傑尼斯事務所是日本經紀公司對旗下藝人肖像權的管理最為嚴謹的,嚴格的限制唱片公司或者在演出電影、連續劇和廣告的官方網站中使用旗下藝人的照片或者影片。所以常常可以發現日本電影的中文海報中是看不到傑尼斯藝人的,電影劇照也不常見。

參閱:傑尼斯事務所@Wiki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劇照

阿部寬 飾演 羽生丈二

羽生把那句爬山的理由改成「因為我在這裡」,所以我要爬山。

看電影時有個感覺超強烈,岡田准一跟阿部寬牙齒都好白喔!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劇照

尾野真千子 飾演 岸凉子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劇照

救起羽生的雪巴安伽林(圖右)

 

原著作品

Novel, 神々の山嶺 / 眾神的山嶺, 封面 Novel, 神々の山嶺 / 眾神的山嶺, 封面

書名:神々の山嶺(台:眾神的山嶺)

作者:夢枕獏

出版日期:1994年7月~1997年6月連載(台灣:2010/06/01)

 

電影週邊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海報, 日本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海報, 日本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海報, 日本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海報, 日本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海報, 日本

電影海報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廣告看板, 長春國賓

廣告看板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DM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電影DM

電影DM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早場優惠卷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早場優惠卷

早場優惠卷(純紀錄用)

 

特映會

Advertisements

這是受「天馬行空」邀請參加的電影特映會,

觀賞戲院:國賓影城(台北長春廣場) (捷運松江南京站)(台北市中山區) 4廳

 

關於文章

Movie, 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 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 / 珠峰:神之山岭(網), 心得速記

心得速記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エヴェレスト 神々の山嶺(日)

其他名稱: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台灣)、珠峰:神之山岭(網路)、Everest: The Summit of the Gods(英文)

年份:2016年

國家:日本

語言:日語

製片公司:

台灣發行:天馬行空

導演:平山秀幸 / Hideyuki Hirayama

編劇:

加藤正人 / Masato Kato …… 劇本
夢枕貘 …… 原著

演員:

阿部寬 / Hiroshi Abe …… 羽生丈二 / Hanyu
岡田准一 / Junichi Okada …… 深町誠
尾野真千子 …… 岸凉子 / Kishi
瀧皮爾 / 皮埃爾瀧 …… 宮川
甲本雅裕 / Masahiro Komoto …… 井上真紀夫
風間俊介 / Shunsuke Kazama …… 岸文太郎 / Andrew Irvine
佐佐木藏之介 Kuranosuke Sasaki …… 長谷渉
山中崇 …… 斎藤

 

劇情簡介

日本上映首周真人日片票房冠軍,改編日本暢銷作家夢枕獏自稱「最了無遺憾」的巨作《眾神的山嶺》,遠赴尼泊爾聖母峰海拔5200公尺處拍攝,由《羅馬浴場》阿部寬、《圖書館戰爭》岡田准一、《你是好孩子》尾野真千子領銜主演。

山岳攝影師深町誠(岡田准一 飾),為了一生的夢想與好友一同挑戰聖母峰,但他們不僅失敗了,好友也因此殉山,失去目標且不想回日本面對現實的他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渾沌度日。一天,他在黑市中無意間發現一台老舊的相機,他一眼就認出這可能是著名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登山時的相機,馬洛里曾與同伴歐文挑戰攀爬聖母峰的程中失蹤,他們究竟有沒有登上峰頂?歷史上一直以來是個無解的謎團。

他也因為這台相機與個性孤傲冷酷的天才登山家羽生丈二(阿部寬 飾)不期而遇,消失幾近百年的相機居然為羽生丈二所有?而他又為何在尼泊爾?這台相機是否能解開「馬歐之謎」的真相,深町決定展開一連串的調查,而他也隨著羽生丈二的腳步,再度踏上迷人卻致命的山嶺。

本片改編日本暢銷作家夢枕獏大作,在日本上映即榮獲當週上映真人版日片票房冠軍,這也是兩位日本奧斯卡影帝岡田准一及阿部寬的初次共演。劇組遠赴尼泊爾聖母峰海拔約5200公尺處及加德滿都拍攝,當時的氣溫將近零下20度,拍攝環境相當艱辛,但兩位皆克服這樣的環境親自上陣,讓在場所有工作人員對他們的敬業精神大受感動,這也是日本劇組第一次上聖母峰拍攝,讓本片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延伸閱讀

目錄:電影 | 影評 | 公視 | 上映電影 | 推薦電影 | 遊戲 | 臉書 | 100顆愛心 | 車站標籤 | 美食標籤 | 標籤

分類:食 | 食記 | 下廚 | 住 | 住宿 | 行 | 交通工具 | 車站 | 育 | 展覽 | 民俗 | 古生物 | 樂 | 戲院 | 旅行 | 農場 | 體驗 | 店家 | 蓋章 | 動 | 運動 | 網路 | APP | KUSO | 心得 | 書籍 | 電視

Advertisements

說明: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 部落格使用 | 發問須知

聯繫闕小豪:FacebookGoogle+、E-mail:[email protected]

目前部落格較適合用電腦網頁閱讀。歡迎轉貼網址,若欲引用、複製部分或全部內容,請先徵得同意。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2 Responses

  1. Li Jen Peng表示:

    住家附近的租書店有2015年的聖母峰,借來看的時候,很順暢的就看完了,還的時候再找找有沒有其他相關的片(據說有另一部比較早比較寫實的《挑戰巔峰》(Into Thin Air:Death on Everest,Robert Markowitz導演,1997,得利影視。此敘述援引自黃怡之評論)),就找到這部日本拍的2016聖母峰,今日凌晨時分也看完了。

    整體來說2015和2016的兩部片好壞參半,都是半真半假的片。

    因為我家只有PS4是藍光,租書店也沒有藍光影片(有也租不起),所以就算影片有很好的畫質,在我家也看不出來,例如同時期租的《遺落戰境》感覺就只是很難看的特效片(其實劇情還可以啦,只是前段比較悶,後面一小段非常精彩,而且魂牽夢縈),特效都糊糊的。

    希望有一天藍光影片也能像現在的DVD一樣普及。

    2015聖母峰是改編自真實故事,情境描述上也蠻順暢的,悠悠的自然而然就看完了,看好了以後馬上查查資料,發現裡面的故事原來很多,我是沒有買所有套書和電影來看,但似乎事件經歷者寫的書彼此之間有意見不同,甚至也攻訐到臺灣這邊來,我是不太清楚這些事情,自己也不大喜歡登山(只走過合歡尖山合歡主峰石門山合歡東峯等等步道),只覺得登山真的蠻不容易的,事件當事人會完整寫出自己的秘密嗎?還是有所溢美貶褒,我也不清楚。

    不過那或許是很多人的夢想之地吧,零零碎碎看了一些網頁,據說登頂費用就要新臺幣五十萬,而且多少還有生命危險,看到一個網頁說一個氧氣筒就要五百美金,然後入山前要繳的喪葬保證金也是五百到五千美金,下山後好像可以拿回?繳五百美金就是遇到山難後在當地就雪掩埋,五千美金則是會將遺體扛下山火化,我看到的頁面是記載馬祖李小石先生事蹟的頁面,他似乎最後就是就雪掩埋,而且辭世的原因正是不明顯的過高山症併發腦水腫。

    高昂的登頂費用以及艱困的環境,好像也讓一位三十四歲的英國數學老師,呆在山上直到死亡,經過的四十多人,無一援救。

    2015聖母峰有趣的是採自真實事件,電影附錄也提到他們拍攝組有多辛苦,以及訪問了事件經歷者與其家族(相對來說2016聖母峰沒有特別收錄,就相當可惜。)

    然後有些事情是跨行也一樣的,例如看了黃怡的評論,才知道當時也有「無氧登山才是王道」的風氣(所以看到2016聖母峰也出現同樣橋段時,我笑了),其實攝影或玩相機的好像也是,有的人就堅持說自己喜歡的那一套才是王道,例如拍底片啦、不後製啦(反之亦然),可是沒有考慮到現實,現實就是底片的傳送慢,要花錢,而且感光度低不可更動,也不好修片(但正片真的大勝數位,黑白沖片好像也是?),後不後製也是個人需要了,當然前置功夫沒有做足後製也不大有用,就是如此。

    2015聖母峰可惜的是很多地方都是特效,然後帶的都是主要角色演員,還有就是考慮到真實事件,該怎麼說呢,我是覺得有些故事;有些人的人生真的蠻奇妙的,就像黃怡評論裡說的,有人是醫生,自己眼睛也開過刀,可是沒有想到登山時的視力風險,另外一個則是有位先生前一年才來過,當時只差不遠就可以登頂,結果被領隊趕著下來,這次又募款,也收了國小學童的心意,然後再挑戰,這次就沒有被領隊趕下來,兩個人爬到摸黑,結果………

    所以這要怎麼講?網路資料裡也提到當時有位臺北三十六歲的鐵工廠工人也去,當然臺灣隊整隊好像在《聖母峰之死》一書裡是被指摘的,說裝備奇怪不熟悉雪地而且領隊冷血,當然臺灣隊領隊後來有反駁,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說我以前也待過鐵工廠,可是我不會有那麼強烈去登山或其他活動要「登頂」一類的心願,任何事情都只是玩玩,不求甚解,所以或許減免了(;或許正是要減免)一些時間與金錢花費吧。

    只是說一時疏忽,想說上個廁所,所以沒有著冰爪就出外踏入雪地,結果跌跤,這真的不知道是怎麼一個笑話。

    當然還有就是英語要學好,不然登山時也會給他人帶來危險。

    總結來說2015聖母峰是真實事件,可是鏡頭著重在角色互動,有帶到基地營的景色也蠻不錯的,可是感覺太多特效鏡頭(相較於2016聖母峰)。

    也許聖母峰的故事,就像道恩道格拉斯強森(巨石強森)在《海克力士》花絮裡說的,每隔一個年代一段時間就應該拍一次吧。也許之後可以拍十三歲登頂、八十歲登頂、登頂二十一次之類的故事吧。

    還有就是這類英語翻譯名稱好複雜,印象中以三民書局黃文範先生的書籍所說:「Johnson」這個名字就有很多種翻譯法,為了要有區別,聖母峰的「希拉瑞(Hillary)」也是吧,用女生的名字就成了:「希拉蕊」。

    2016聖母峰其實前段看起來有點悶,還有就是作家的名字好像在哪裡看過,後來看了網頁,才想到是在《範馬刃牙》外傳漫畫裡看過。

    電影的拍攝手法也有點棘手,因為主要角色分別在三段時間裡去了三次加得滿都;聖母峰地區,第一二次看不出差別,可是第二三次就有差了,故事角色上的心境有所變化,鬍子也有增長,可是劇組拍攝時好像沒有考慮到這一點,衣裝也是完全沒有變化(長長的鬍子又變短了),所以看到第三次前往聖母峰的衣著與鬍子和第二次完全一樣,真的感覺有點混亂。

    但以電影的半真半假來說,很感謝劇組帶了不少聖母峰一帶的風景,我覺得這是比特效片好很多的地方,因為有時候我是不想看那麼多特效以及溢美文辭的,只是說好像沒有看過小說與漫畫,無法體會其中的差異吧,印象中「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的小說我就覺得蠻好看的,金城武的影集則是只有看一次,幾個片段會重溫一下,畢竟小說、漫畫、戲劇、電影的節奏不一樣,讀取的方式媒介也不同。

    還有就是從日本花費鉅資到當地拍攝,多少就是一個賭注了,而一個劇本要放二十年(持續奔走)才能成片,也是很不容易,至於票房我想有地緣關係,其實最近去桃園的一些大賣場,也看到很多日本舊電影拿出來賣,有些好像還是二戰時代的?電影當然很是宣揚軍國主義的,也許那樣的片在日本會賣得好,而且很有歷史考證的價值,可是對於其他被侵略國來說,大概看了會很不高興吧。

    (當然也請不要跟我說臺灣是什麼二戰時代的戰敗國,當然,一個歷史可以做一面兩面三面四面的解讀,可是要說臺灣是因為當時是日本屬地,所以是二次大戰的戰敗國(軸心國),臺灣人自己能接受嗎?我蠻好奇的。說不定在民族感覺上是戰勝國(同盟國),但形式上是戰敗國(軸心國)吧,或許這也是人類的投機性,像是鄭成功父子也有不同的選擇,多少就是賭一把,贏的可以生存下去,輸的也許還能博點面子留名青史。)

    以劇情來說2016聖母峰當然還是有很多可以指摘的地方,例如主角拋妻棄子最後就是要報一個那種對山岳的「怨恨感」,這蠻奇妙有趣的(好像是在小說裡方得多有描繪?),可是在現實上說得合理嗎?還有就是時間上設定在1993年(所以兩片的考證組都蠻不容易的,尤其是2016聖母峰還有1985以及更早的短篇場景。)比1996年的事故還要早三年,主角沒有走標準路徑,那是怎麼入山的?據說尼泊爾政府每人要收七萬美金,當地居民不用?不過兩片都有帶到一點點的雪巴人村莊,好像都是一樣的,都正好帶到一點那個坡道。

    (還有就是看了網頁,好像漫畫裡用的是Nikon相機,可是電影裡是Canon的,是找不到Nikon贊助?)

    然後最後當然是令人感到難過的文青式喊話、文青式登山路徑、文青式追蹤攝影,這樣真的不行啊,難道是原著劇本轉繹成電影的時候有差錯,少了一些描繪?主角的體力、攀登技術本來就很好,可以追著主角跑而且一邊攝影?不然感覺怎麼好像主角一下子就變強了,從一個記者直接就變成登山家,2015聖母峰還有提到說高地適應要做好幾個月,網路資料也提到世界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登山家田部井淳子花了好幾個月指揮六百人運送十五噸的物資,可是怎麼主角一個當記者的一下子就咻咻咻的爬上岩壁了,而且走的還是沒有人的特殊路線,真的超強的。

    然後最後最重要的鑰句覺得不合格,當然有很多人也許很喜歡,而我也不是登山家,也許其他喜歡的人不在話下,可是這句話對我來說不合格,因為說不通,雖然感覺很感人,也蠻有「神風」精神的,可是就是這一點上說不通,也或許這點就是民族性差異,我們就是無法理解其他種族人群(而其他種族人群也無法理解我們)的地方,日本動漫的確也常常有這種哏,什麼意志可以超越現實一類的,運用得好很感人,有時候就覺得有漏洞。

    像這個故事裡,主角應該是向曾經拯救過他的岳父(父親);妻子,以及兒子告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且是有點自私的事,然後就去了,女主角想要瞭解一切,也去了兩次尼泊爾,另一個主角也去了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追尋(雖然說很特別奇怪的是為什麼珍貴的項鍊要拖到最終結局才交給主角,這不是有負所託嗎?而且帶去又帶回又帶去的),然後故事回到開頭,做了一個重疊,可是怎麼看都看不過去,可是這也許就是登山的冒險吧,主角說,馬歐兩人不論有沒有登頂,沒有活著下山就是山中的垃圾,那他自己呢,選擇最嚴峻的路線還搞什麼單人無氧,那到底是要活,還是不要活呢?感覺上很曖昧,有些電影的主角是要活,要報仇,然後也許到了某一個情節,為了一些事情,只好選擇「要其他人;要心愛的人活下去」,自己犧牲。

    可是登山家到底是什麼?爬山攀岩生死介於一繩一索之間,到底是要活還是想要那種刺激感而不顧死亡的風險呢?這點套用在很多極限運動乃至飆車上或許都是一樣的吧。

    所以說了這麼多,或許不是從事者;不是樂在其中者,無法理解其中醍醐灌頂的滋味吧。

    反面來說如果這個原著小說、漫畫、電影的鑰句不通,最後變成意識形態大戰,那另一部石塚真一的漫畫《岳》的結局可能就是物理層面不通了,這套漫畫在臺灣的代理只到第十五集,完整十八集的內容必需要到網路上看香港中文版的,老實說,不是紙質的我看得有點頭昏眼花,而且就故事而言從中段開始好像就有點零零落落的,不太清楚在演什麼,大致上好像就是鄉鎮地區的小鎮故事,然後發生轉折,主角就去了一趟聖母峰,故事進入尾聲,也解開了開頭一大段主角為何一直待在山裡的謎團。

    印象中《岳》的尾聲是以驚人的多次攀登來往希拉瑞之階做結局,好像攀登達四次之多,非常驚人,當然以理由動機來說,我會覺得島崎三步會比羽生丈二要來得好一點。

    其他可惜的是家人因為加班超時工作等等原因,沒有時間和我一起看這些電影,所以沒有更多的意見交換,這是蠻可惜的,也可以說,那些真正親近山脈的雪巴村莊或臺灣原住民部落的小朋友,或許也沒有什麼機會看到這些電影,就好比那些網紅拍的「都市傳說」一樣,所謂的「都市傳說」都是富饒地區文明社群製造出來的產物,有多少真實性?而且很多都市傳說的準備或發生條件也限定在都市,所以不過就是文明人騙騙文明人的把戲而已,真正靠近山裡的人,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不知道和這些日本作家漫畫家待在房間裡想出來的,有何不同。

    • 闕小豪表示:

      Li Jen Peng 您好,你好認真在看電影呀!看完還查了這麼多資料,跟您分享幾個我的想法:
      1, 日本漫畫大多是週刊或月刊型式發表,所以從第1集到第10集可能已經經歷過6年以上,常常可以看到漫畫風格或劇情取向變動很大,這種就是邊做畫邊想發展的結果。
      2, 登山的部分,我看過帶領者的自傳,我一直都很不欣賞他的做法,對於國外的批評,我認為都算是客氣的,若他們知道事情原委,批評聲浪會更大吧。
      3, 要談論登山這件事,是很難撇開人性去談論的,但因為我們很難知道別人心理真正的的想法,所以對於別人為什麼要堅持某些挑戰,也是只能用臆測的,想破記錄名留青史?想自我挑戰?這些都是無從得知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