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保德》影評:父與子,生與死

Movie, 范保德(台灣, 2018) / Father to Son(英文), 電影海報, 台灣

范保德(台灣, 2018年) / Father to Son(英文)

主角因罹癌面臨死亡,藉此探討生命意義、家庭情感等議題,著重在那種「複製父親人生」的父子情感探索。電影製作層面技巧優異(執導、配樂、剪輯、畫面),雖屬於偏藝術類型,但劇情易懂、不緩慢,能接受非商業類型電影的觀眾不妨試試。

相關文章:影評 | 演員宣傳 | 場景

 

觀影情報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拋家棄子、複製父母親的人生、癌症;醫院、水閥、旅社、水果攤、傳統市場、熱炒店、酒店、火車、LINE、瀑布、抽菸、預立遺囑、專利證書、無線電、辣椒、海關、飯店、WiFi分享器、咖啡廳、蔣經國逝世

電影背景:嘉義、日本;台北 | 1987年、1988年、約2018年

拍攝場景:那須溫泉(北温泉旅館)、嘉義東市場、嘉義車站、永興大旅社、嘉義中正路、光彩街(天井老屋)、行政院、新丸子駅@神奈川縣、台北車站

 

影評

電影背景年代探討

電影中有兩段時間線,過去線明顯是1987年,印象電影沒有提到現代線是哪一年,若以演員年紀來判斷,兩個毓琴年紀差31歲,現代線就是2018年,若以大齊出生年份(電影背景新聞是1988年)加上演員年紀來算,現代線就是2019年(我沒有細算到月份的部分),電影中沒太多可以判斷年代的畫面,僅注意到有幕永興大旅社旁有出現「網咖」,不足以作為判斷,大齊在車站等爸爸出站時有使用LINE(台灣推出是2012年),綜合以上原因,我認為時間設定就是電影拍攝當下年份,2018年。

看完電影後會懷疑現代線的時間點有個很大的原因是,范保德在跟日本公司談專利,以及跟淺井在咖啡廳對話時,都是在「多人的室內場合」狀況下抽菸,我是不知道日本現行的狀況,但台灣應該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故我會把時間點想像成是20年以前。

 

電影主軸

複製父母親的人生

個人對這個現象的描寫有著深刻的體驗,家父常抱怨自己是個人才卻沒有遇到好的伯樂,愛喝酒、酒後會家暴,我從很小就告訴自己『我以後絕對不要像他一樣』,但等到年紀越來越大才發現,自己仍一事無成,不得志抑而鬱寡歡,也很長一段時間靠酒精麻痺自己,雖然有著「絕不喝酒到無法保持理性」的底線,雖還沒有機會當上父親角色,但僅有的兒子或哥哥角色都沒有當得很好,好像自己跟父親當初的樣子有很大一部分重疊了。

我這是比較誇張的例子,但這樣的感受並不難懂,很多為人父母者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小時候不能接受父母某些行為(偏心、不去理解你只會責罰、過度干涉你的交友與戀愛、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你身上),當下對自己承諾說未來絕對不會成為這樣的父母親,等到某天遇到孩子情緒大反彈,才猛然驚覺,自己怎麼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那個討人厭的樣子了?

《范保德》花了很大的篇幅在描寫這件事,范保德的父親小時後拋下了他,而他也險些走上相同的選擇。或許是年紀到了,就很容易發現很多電影都是在講這件事,光講去年的電影,像楊力州導演的《紅盒子》(2017年),或只有帶到一點點的《隱藏的大明星》(Secret Superstar, 2017)等都是,我在想這是很多人在體驗到這個狀況後,想極力去避免,卻又發現自己身陷其中。

 

藉由面臨死亡探討生命意義議題

死亡議題是打從人類有思考能力後,就一直在探討的難題,范保德在發現自己極有可能罹癌後,被迫面對死亡,反應出幾個狀況:

1, 消極逃避,否認事實,認為不去台北的大醫院檢查,就不必面對被宣告生命期限的狀況。
2, 抵抗死亡,展現求生意志,開始不碰菸、不碰酒。
3, 害怕,做惡夢。(做夢是人內心深處最脆弱的時刻,表面裝得再堅強,做夢也難避免)
4, 面對事實,開始規劃起後事:立生前遺囑、完成想做卻一直沒勇氣去做的事:尋找生父。或許還包括又開始抽菸喝酒(認為反正都要死了)、縱情娛樂場所。

 

人生的意義

純粹只是個人的解讀,會認為導演(同時也是編劇)有在回答『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這個要先提到劇中的台詞(僅記得概略內容)。

年輕范保德:『麻油雞用米酒下去煮,酒精蒸發掉,還不是變成水?』

耳順范保德:『用數學的角度,鉛筆(他)放到鉛筆盒之中,再從鉛筆盒拿出來,鉛筆盒並沒有任何改變;用化學的角度,把辣椒丟入油鍋炸,炸完後撈起,油鍋中已有辣椒的味道。』

我會認為,這邊就是在用食物來譬喻,用數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鉛筆、酒精)來到這個世界上(用鉛筆盒、麻油雞燉鍋來譬喻)最終會面臨死亡,這個過程對地球來說就是多了一個人口後又少了一個人口(鉛筆盒並沒有任何改變)。

但用化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或說家庭之中,他會影響到周遭的人(油鍋、麻油雞燉鍋),離開後(酒精蒸發、撈起辣椒),他並不是完完全全就消失了,影響是存在的。

年輕范保德還不懂得生命的意義,他沒能體會,用水煮跟用酒精煮雖然最後可能都是水,但酒精能幫助麻油雞更有味道。而耳順范保德體驗到這件事,同時這邊也在說明,我們在看一件事情有沒有意義,用不同角度(數學、化學做為譬喻)去看,結論也不同。

 

善意的謊言,故作無情保護深情

咖啡廳這段是基於呈現亞洲人個性做發揮,亞洲人常見不擅長表達情感的狀況,在展現「體貼容易為他人著想」時,會出現兩種狀況:

其一是「善意的謊言」,淺井在回答保德『我爸爸到日本後,做了些什麼事情?』這問題時,選擇樹立他爸爸良好形象,待保德追根究柢,才全盤說出他爸爸是個性工作者掮客的事實。等保德跟兒子大齊提起這個爺爺的過往時,依然是用善意謊言來包裝,殊不知兒子在後頭偷偷用手機翻譯功能聽取他們的對話。

另一個會展現出來的情感是,保德在臨死之前辛苦拜託 Newman 傳達的留言卻是『當初之所以沒選擇離開,只是因為身上錢不夠』,這當然是謊言,保德這樣做的想法大概是『反正我都要離世了,把自己形象塑造的壞一點,孩子就不會因為過於思念而難過』,其實這還可以在前面大齊對保德說的話『我不是怕你死,是怕你痛』得到呼應,亞洲人比較不擅長把那種『我愛你』說出口,故作無情,實則深情。

 

電影表現

台灣日常

剛觀賞《范保德》不久,就有發現電影把台灣一些很常見的樣貌放入電影之中,是那種六都外市中心很常見的傳統店家:旅社、水果攤、水電行、洗衣店、市場、熱炒店,但這樣的台灣日常並不常被放在影視作品中(後兩者較常出現),我還蠻希望能多看到一些這類呈現台灣文化的作品。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個性上的呈現:不少老一輩打死不進醫院的個性(介於時代轉變中,不願相信西方醫學,也有部分原因是經歷過戰爭貧困日子,個性節儉,認為醫生都在唬病人來賺錢)。或是普遍對日本製的產品有好感,東西耐用(水閥用了60年才出問題)。

 

畫面互相呼應

前面有提到電影主軸之一是「複製父母親的人生」這件事,在《范保德》中可看到頻繁利用交錯剪輯來呈現這個爺爺、爸爸與兒子三代之間「父子做同一件事」(藉此譬喻複製人生)的情況:年輕保德煮麻油雞時戴孝、大齊戴孝,保德爸爸在火鍋店當服務生、保德跟大齊去日本鍋物店用餐,保德在天井聆聽水管流聲、Newman 也在相同的地方做這件事等。

Advertisements

會認為電影選擇用這樣的方式表現原因也很簡單,畢竟這是電影而不是連續劇,它沒辦法完整演完三代的故事,讓觀眾去發現父子間複製人生一事,故選擇用一些「父子在不同時間點做出相同事」的鏡頭來象徵這件事。

 

反映社會狀況

保德的爸爸先是去了日本,發現無法透過跟淺井在一起取得日本公民身分,就改找美國女孩在一起想取得美國公民身分,後來又去了中國。有點在反應世界經濟的變化:台灣錢淹腳目〉日本戰後經濟奇蹟〉中國崛起

這個爸爸就是很標準的商人心態,哪邊有好處就往哪邊跑,台灣、日本、美國、中國。這樣的現象在當代也是讓我們所感概的,近年來中國崛起,不管是企業還是演藝人員,都拼命的往中國跑,最近因范冰冰引發的限酬令風波,不免讓人看到這些演藝人員的酬勞有多高,甄子丹要1億元人民幣(約4億5000萬元台幣)、陳喬恩與霍建華要8000萬人民幣(3億5600萬元台幣),若陳喬恩與霍建華他們留在台灣發展,我想片酬要有那零頭的600萬都是很困難的,會認為電影是有在反映這些社會狀況的。

接著透過大齊對父親保德的內心告白『你並沒有像爺爺那樣選擇離開,而是留在這個小地方(你可以說它是嘉義,也可以說它是台灣)…你不夠無情,所以沒出息』,其實在探討的就是情感這件事,不是每個人在面對金錢(或成就)與情感的選擇上,都是選擇前者,那些為了情感留在家鄉、陪伴親人的人,不是真的沒出息,而是大家看重的事物不同而已。做為一個身分認同議題探討的呼應,則是 Newman 的媽媽在香港97回歸時,選擇當英國人。

新聞:掃到「限酬令」…陳喬恩換角、霍建華砍價 2018-08-14 世界日報(連結

 

開頭結尾同畫面

電影在開頭跟結尾放相同片段的電影還蠻多的,很多都是在開頭丟一個謎樣的劇情,直到後段甚至結尾時才揭曉該劇情的意義,隨便舉個例:《捍衛任務》(John Wick, 2014),但也有把這種技巧玩得更徹底的,《范保德》開頭看似一男子單純離家,但詭異的是他沒帶走鑰匙,而是把鑰匙丟回屋內。到中段我們能回想起這個人就是年輕范保德(或沒在觀影過程中想起也是很有可能的事),而到結尾才把所有劇情(小男孩躺在床邊聽到父母爭吵、父子在泡湯對談得知男孩是大齊)串起來,原來這是年輕范保德離家後的動作。而開頭看似一男子在等待另一男子,結尾才發現那男子只是范保德的父親在他心中的投影。

類似技巧還有2014年《這部》(怕被雷的不要點,兩個字、超火紅的電影),你對開頭畫面的解讀,會在你看到電影中期後完全改觀。

 

配樂

電影的配樂令人印象深刻,另搭配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一曲也相當巧妙,是看完電影後回味劇情時,會不斷跟著哼上幾句『飄來飄去』的精準選曲。

 

電影問答(細節猜想)

Newman 是范保德跟郭毓琴的兒子?

單純從劇情來看,不免會讓人懷疑 Newman 是不是范保德跟郭毓琴的兒子?郭毓琴用過來台灣幫她選舉為藉口,想安排他跟親生父親(范保德)見個面。有個地方可能是佐證:郭毓琴都叫他 Van,這個英文翻成中文是「范」,是保德的姓氏。

不過我在看電影時真正好奇的地方倒是『為什麼要安排這個角色?』,個人的解讀是,導演其實想表達一個概念:『每個人都在有意無意之間,複製了父親的人生』

這裡指的是「不負責任的父親角色」這件事,有意的是范保德年輕時也曾想拋下妻兒,無意的是他並不知道郭毓琴懷了他的孩子(雖然我們不知道她是基於什麼原因把孩子送去香港給姊妹領養),他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也拋下了自己的孩子。

看電影時原先有點看不懂范保德跟 Newman 在天井聽排水孔聲音的用意,這邊的配樂跟情感的詮釋都太強烈了,強烈到我差點以為自己在看鬼片。後來會認為這兩段畫面是在連接這對父子。

 

為什麼電視畫面中要播蔣經國逝世的新聞?

這個只是個人想法,我會認為安排這個畫面在電影中呈現出相當好的「對比」效果,而且可以分成兩個面向來講。

第一個是「生」與「死」,小嬰兒(大齊)的誕生,與蔣經國(總統)的逝世,這邊有點呼應到「生命的意義」這議題,雖然我們終將得面對死亡這議題,但我們透過新生兒將生命延續了下去。

第二個面向是對比到前面劇情,有人死亡時是極力不想讓喜歡他的人難過(保德),有人死亡時是希望大家都表現出難過的樣子。

 

彩蛋

不知道是有意事先說好,抑或只是湊巧,發現同天上映的《范保德》與《鬥魚》都拿「辣椒」來呼應人生,而且都找來王治平參與演出。

 

主要得獎紀錄

2018年第55屆金馬獎(完整名單

  • 入圍,最佳新演員:傅孟柏
  • 入圍,最佳美術設計:黃文英、王誌成
  • 入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雷光夏、侯志堅
  • 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深無情》| 詞 : 雷光夏、曲 : 雷光夏、唱 : 雷光夏
  • 入圍,最佳音效:郭禮杞

 

觀賞平台

Movie, 范保德(台灣, 2018) / Father to Son(英文), 電影票(特映會)

這是參加「鏡象電影」舉辦的電影特映會,觀賞戲院:誠品電影院 A廳

 

Movie, 范保德(台灣, 2018) / Father to Son(英文), 心得速記 Movie, 范保德(台灣, 2018) / Father to Son(英文), 心得速記

心得速記

 

版面介紹 | 網址規則 | 核心價值 | 引用資料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10 Responses

  1. 表示:

    「小男孩躺在床邊聽到父母爭吵、父子在泡湯對談得知男孩是大齊」
    男孩應該是年幼范保德,在黃健瑋離家時對孩子說的那句話

    大齊敘述的並沒有拍出來~只有接到莊凱勛出門將鑰匙丟回家中

    • 闕小豪表示:

      感謝金大分享,我會這樣說有兩個原因 (1) 小男孩躺在床邊聽到父母爭吵 => 後來大齊不是對父親說:有次你跟媽媽吵很兇,以為我睡著了,但是我躺在床上不敢出聲。(2) 爸爸有說『總要有人顧家,我也顧過』=> 如果躺在那的小男孩是范保德,說話的是他爸爸,那他說『我也顧過』就表示范保德的爺爺(大齊的祖父)也拋家棄子過;范保德顧過這是我們已知的,當然不排除范保德的爸爸(大齊的爺爺)也顧過,但這是我們未知的,先從已知訊息來推測,所以我在想,躺著的那位小男孩是大齊,不知道金大是否有其他地方發現那個是年幼范保德?

    • Jason表示:

      嗨~ 我的見解也是年幼范保德.

      電影片段: 耳順范保德拿著一盒舊盒子,本來想點跟菸, 打開盒子 看到了小時候與父親的合照, 看著看著 把打火機給熄了. 照片裡有年幼范保德和他的父親(黃建瑋). 想著想著, 畫面帶到了黑白的過去 他父親(黃健瑋) 正在餐廳做服務生 (此時是戰後的台灣) 一桌日本商人正和台灣鰻魚商談論鰻魚重量的事情,范保德父親偷聽著, 也介入了他們的交談, 沒人理他, 後來台灣鰻魚商去餐廳後抽菸 順便找范父 並問范父有沒有興趣去日本賺錢, 因為日文講得好. 之後范父回家 與范媽大吵 收拾行李, 離家出走. 范父說: 總嘸郎愛顧厝,挖以前嘜顧炔. 范父和范保德之間的語言,在那個年代是台語. 在看到整部電影 大齊和范保德的對話(現代)都是以國語為主 大齊闡述: 你說~ 總有人要顧家, 我以前也顧過.
      電影裡 黃健瑋的腳色是范父, 而莊凱勛則是年輕范保德.

      希望以上可以幫助大家回味一下電影情節 哈哈
      也謝謝版主對此電影的分析 我真的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2. 吳邱銘表示:

    所有的努力都已到位,除了更深沉的感動,一如那位被試圖找回的父靈父身,若隱若現,似有還虛,欠一口真氣落實。

    新電影的無上法寶“溫故知新,物是人非”,在本片刻意安置提醒,卻因只是物理的感官的,預期的化學變化,朱天文所謂的“醾味”,並未瀰漫,一如那澆牆的水柱,出不了架構的框框,真是抱憾。

    • 闕小豪表示:

      我還是第一次觀賞蕭雅全導演的作品,能感受到其風格或許有些可更精進之處,但仍欣喜台灣有這樣優異的創作者在努力著。

  3. Hannah表示:

    Van叫郭毓琴姑媽,說是毓琴爸爸的小孩,所以不是送給香港的姐妹扶養喔!
    我很好奇Van的角色,在猜是否是范保德的孩子,或是郭毓琴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般,因為自己沒小孩,作為投射。目前還在找答案,有對這塊有不同的理解嗎?

    • 闕小豪表示:

      Hannah您好,我對電影中的細節沒什麼印象了,在這狀況下回頭看文章,想起粵語稱父親的姐姐為姑媽,所以正確的應該是「毓琴請住香港的弟弟幫忙領養她兒子」(而非姊妹)才是,就劇情看來,Van蠻明顯是毓琴的兒子呀。

  4. 阿奇表示:

    用不同角度(數學、化學做為譬喻)去看,結論也不同。
    文中的數學,應為物理,他是雙向反應因物質不滅定律,供參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