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島》影評:劇情分析與細節探討、陰謀論解讀

Movie, Shutter Island(美國, 2010年) / 隔離島(台灣) / 不赦島(香港) / 禁闭岛(網路), 電影海報, 台灣

Shutter Island(美國, 2010年) / 隔離島(台灣) / 不赦島(香港) / 禁闭岛(網路)

絕對是影史上經典電影之一的《隔離島》,僅從電影中感受到的,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應該也很厲害,很多細節設定的很用心、巧妙,電影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很好。

不過這是一部不適合在觀影前介紹太多的作品,建議可以看完電影之後再來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影評 | 演員 | 特殊片頭 | 劇情解析1 | 劇情解析2 | 宣傳

 

觀影情報

  • 上映:2010/02/26
  • 片長:138分鐘
  • 級別:輔導級(12+)
  • 評分:IMDb(8.1/86萬+)、豆瓣(8.6/34萬+)、爛番茄(68%/‎242)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190萬+)
  • 片尾:無,演職表約7分31秒。
  • 裸露激凸:牆上的女性畫、裸體男囚犯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小說改編電影、精神療養院、精神疾病、解離性人格疾患、孤島、集中營、納粹德國、前額腦葉切除手術、罪惡感、幻覺;聯邦警察、渡輪、馬勒交響曲、希特勒、達豪集中營、密室逃脫、燈塔、護理師、酗酒、戰後創傷症候群、火災、縱火、家暴、墓園、偏頭痛、火柴、老鼠、抽菸、槍隻、戒斷症候群、變位字/anagram

電影背景:波士頓港口島嶼群(1954年)

 

影評

第一次看與第二次看的劇情分析

《隔離島》有個地方很厲害,就是第一次看跟第二次看會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在看,但用這兩種角度看都不會覺得有突兀的地方,而且第二次看會發現不少新的樂趣。

我本來把兩種解讀都寫在同篇文章,在最近(2018年10月)部落格大改版時想到,若有人想要對照同個時間點的兩種不同角度的解讀,文章就得滑上滑下的很麻煩,於是改成分兩篇文章來寫: 劇情解析1 | 劇情解析2

各位朋友可以在看完後再繼續往下看一些更細節的探討。

 

細節分析

第四法則

Movie, Shutter Island(美國, 2010年) / 隔離島(台灣) / 不赦島(香港) / 禁闭岛(網路), 變位字(anagram)

艾德華丹尼爾(Edward Daniels)是 安德魯雷德斯(Andrew Laeddis)的變位字(anagram)

意思是這兩個名字都有13個字母,都是用同樣字母組成的單字/名字。

 

Movie, Shutter Island(美國, 2010年) / 隔離島(台灣) / 不赦島(香港) / 禁闭岛(網路), 變位字(anagram)

蒂蘿絲查諾(Dolores Chanal)是 瑞秋索蘭多(Rachel Solando)的變位字。

印象中有玩這個哏的像是《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2010),我是佛地魔(I am Lord Voldemort)是湯姆·魔佛羅·瑞斗(Tom Marvolo Riddle)的變位字,

《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 2003)中也有,這本書的作者丹·布朗很喜歡玩各種文字密碼哏。

 

沒水杯?

Movie, Shutter Island(美國, 2010年) / 隔離島(台灣) / 不赦島(香港) / 禁闭岛(網路), 細節分析

泰迪在問案時,柯恩太太叫希恩幫她倒水,希恩的確有去倒水跟拿水杯過來(全視角,看的到所有人),

柯恩太太用右手接過來後,再用右手舉起來喝水時的這幕卻是沒有水杯的(僅看的到柯恩太太),

她用左手把杯子放到桌上的畫面是空水杯(從柯恩太太脖子後方的視角),

柯恩太太離開時,左上的水杯卻是有水的,有白色桌角倒影(全視角,看的到所有人)。

首先我會認為這不是疏忽,如果是演員在演戲時,沒注意到飾演的角色身上沒佩槍、沒拿武器,結果造成不連戲的狀況,這種疏忽是有可能的,但以這幕演員是演喝水的這種狀況,演員怎麼樣都會注意到自己手上沒杯子,這是導演刻意安排的。

大致上有兩種解讀,

(a) 不用想的太複雜,就只是表達柯恩太太有精神疾病,前一位彼得布林我們可以看到他有被害妄想症,認為別人要嘲笑他,而我們沒看到柯恩太太有什麼症狀(或許那個不安就是一種症狀),仔細看才會發現,她有幻覺,以為自己在喝水,但從旁人的角度看她根本沒在喝水。

(b) 這個就稍微有點複雜了,很多精神疾病的患者不是完完全全都活在虛構的世界中,而是雖然能正常接收外界環境的訊息,但會自己增添更多狀況進去。泰迪在問案是真的,但是叫希恩去倒水、趁機在筆記上寫上 RUN 則完全是幻想(類似被害妄想症),所以導演才刻意用這種第一次看看不太出來,可能要第二次看或重看n次才會注意到的地方,來暗示這段是幻想。

 

陰謀論解讀

有部分觀眾認為泰迪沒瘋,這種論點大概又分成兩類:

  • 從頭到尾都沒瘋,最後是發現對抗不了療養院而放棄,自願接受前額腦葉切除手術
  • 一開始沒瘋,後來被醫院用藥物影響而逐漸發瘋。

我會認為若要用陰謀論解讀,有蠻多問題要先能解釋的過去,像是紙條(是誰放的、目的為何)、第四法則、瑞秋有辦法在山洞裡生活嗎?為什麼她會知道泰迪的狀況?如果要從頭到尾解釋清楚,必須不斷用很多腦補的方式去解釋,這種解釋意義不大,就有點像認為人類沒有登入過月球的陰謀論一樣,你可以說登月是在攝影棚內拍的,但缺乏證據,否定存在的證據,卻相信無法佐證的想法。再者這種論點會變成是遇到無法解釋的,就掰個理由,已經先決定結果,才去找理由,而不是根據證據來推論結果。

Advertisements

 

我的觀賞狀況

我在看電影前會盡量避免獲得任何資訊,但像這種經典的作品很難避雷。在看《隔離島》前,我先看過《救命解藥》(A Cure for Wellness, 2016),上網看影評時很多人都提到這部跟《隔離島》類似,即使我看到這三個字就馬上跳出頁面,

但光這樣一句話,在看《隔離島》時,我就已經無法用「完全未知」的角度在看電影。若我當初在電影上映之前沒看過任何資訊,一開始一定會以為泰迪是去破案的,這可能是部偵探電影,但在知道情報的狀況下,我就會預設奧爾可能是他幻想出來的人物之類的狀況,雖然不會一直去假設電影是用哪種設定,但已經失去那種完全未知角度觀賞電影的樂趣。

在這種狀況下,電影帶給我驚悚、懸疑的感受大概是 Top 20,不過解謎後,發現電影設定巧妙的程度,大概是 Top 5 的等級,我已經無法得知在完全未知的狀況下看這部電影,我的感受會是怎樣,除非發明能消除特定記憶的科技吧。

觀賞的過程中,有好幾幕畫面會讓我想起《救命解藥》,像是C棟建築內部、浴室、菸(救命中換成別的物品)、整間醫院的人都是共犯、泰迪在走廊上掩人耳目前進等,我會認為《救命解藥》有從《隔離島》中獲得啟發,根據當中的設定再去做發想。也因為看《救命解藥》時我還沒有看過《隔離島》,不會帶有比較心態或既定印象去看《救命解藥》,但《救命解藥》在劇情設定的巧妙與細膩度上完全沒辦法跟《隔離島》比較,甚至會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受。

像《隔離島》解謎那段,透過考利的話,多數觀眾都能感受到那些反轉與伏筆,我甚至還會馬上聯想起更多細節:繳交槍隻、海岸搜索等。電影是14號看的,30號才寫心得,依然可以記得劇情內容、想寫下哪些東西。

我本來打算只看一次就寫兩種觀看角度,這部電影設定與表現方式的確讓我印象深刻到能這樣做,後來是因為覺得要寫就乾脆寫詳細一點,才重看第二次。

附註1:

我覺得這邊翻譯翻的不好,前面也有位翻成布林(彼得布林/Peter Breene),這邊又翻成布林,我特地去看英文字幕才知道這個布林是 Billings。

 

觀賞平台

Movie, Shutter Island(美國, 2010年) / 隔離島(台灣) / 不赦島(香港) / 禁闭岛(網路), 電影DVD Movie, Shutter Island(美國, 2010年) / 隔離島(台灣) / 不赦島(香港) / 禁闭岛(網路), 租片紀錄

  • 第一次看:小豪電腦+租DVD
  • 第二次看:小豪電腦+線上影音平台

 

Movie, Shutter Island(美國, 2010年) / 隔離島(台灣) / 不赦島(香港) / 禁闭岛(網路), 心得速記

心得速記

 

版面介紹 | 網址規則 | 核心價值 | 引用資料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4 Responses

  1. 戮克表示:

    當初看完真得有被驚嚇到

  2. dinosaurs表示:

    超恐怖的呀。

  3. ENOCH表示:

    在燈塔戲真相漸明. 一直覺得不要這樣啊. 這樣太悲傷了…
    但整個慢慢鋪陳的證據都有…

    • 闕小豪表示:

      這部電影厲害的地方就在於第二次看時會發現鋪陳很細膩呀!不過真的很悲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