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夜總會》影評:愛的展現方式
Coco(美國, 2017年) / 可可夜總會(台灣) / 寻梦环游记(中國) / 玩轉極樂園(香港)
以墨西哥亡靈節傳統為基本設定去發想出有趣的故事,小男孩意外闖入亡靈世界遇到祖先們,他也透過這場奇遇為家族做了些事,是講述親情的作品,對於有親人過世經驗的成年人來說很容易有所共鳴,對不排斥動畫電影的朋友,相當推薦這部。
適合幾歲以上的小朋友觀賞
只要能看懂字幕或聽懂配音的小朋友即可,沒有像《動物方城市》那般會嚇到小朋友的地方,劇情也不會很難懂。
相關文章:影評 | 卡司 | 宣傳 | 知識 | 附加短片(雪寶) | 前導短片(丹丹) | 彩蛋(可可) | 彩蛋(雪寶) | 彩蛋(丹丹)
觀影情報
- 上映:2017/11/24
- 片長:128分鐘(包含約21分鐘《雪寶的佳節冒險》,原片長為109分鐘)
- 級別:普遍級(0+)
- 評分:IMDb(8.9/2萬+)、豆瓣(9.2/18萬+)、爛番茄(96%/191)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40萬+)
- 片尾:無,演職表約8分52秒
- 主要獎項:奧斯卡入圍(2)、奧斯卡得獎(2) @ 2018年奧斯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亡靈節、死後的世界、歌手、夢想;紙雕 papel picado、萬壽菊、亡靈節守夜、靈壇 ofrenda、藝術頭骨 calavera、靈獸 alebrije、煙火、音樂家、製鞋業、擦鞋童
電影背景:墨西哥
影評
聯想共鳴的哭點
我看電影其實還蠻常哭的,但大多是只有眼眶泛紅,而且很多部大家覺得很感人的電影我都比較沒有那麼強烈的感受,像是《大法官》(The Judge, 2014)、《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택시 운전사, 2017)等,但這部就是眼淚流好幾條下來那種,還沒到放聲哭泣的地步。
我一直不太習慣網路上討論區常常有種現象,像是有人覺得《大佛普拉斯》(2017年)沒有想像中的好看,底下就會有人留言『你一定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不能體會社會底層的生活』,除此之外(非這部電影)也常出現『你看不懂』(或叫人家去看變形金剛)、『你一定是沒有那些經驗』(家人過世、缺錢、失業等)。
面對這種狀況我也無力改變什麼,我的想法就是,盡量把我的感受說得明確一點,試著讓喜歡或不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理解我有那些感受的原因。
以這部電影來說,一定會有人哭得很慘,也一定會有人沒哭(然後搞不懂別人為什麼會哭),我試著把這部分的感受說出來,這些原因不見得會跟別人哭的原因相同。
我最近在看電影時,很容易因為一兩秒的畫面而哭,而不是因為劇情的鋪陳堆疊,像我在看《季春奶奶》(계춘할망, 2016)的預告就差點哭出來。
我的狀況來說,常常是因為已經有了某些人生體驗或感觸,譬如說,我發現人不管活到幾歲,父母都是個很特別情感的存在,一個父母早逝的老奶奶或老爺爺,看著父母年輕時的照片,想著想著可能就哭出來了,即使他父母在40、50年前就已經過世。那個父母雖然在他記憶中是個年輕小夥子,但永遠都是巨人般的存在。
當我體驗到這點後,即使隔了段時間(甚至是幾年),又看到可可死後抱著爸爸海特的樣子,我的這種體驗好像獲得驗證,認為人都是這個樣子,那個瞬間點只有一秒鐘的畫面,我就哭了,那是一種我也有過的體驗,是割捨不開的情感。
又或者一開始或許大家會覺得米高的家人都不管他的夢想,逼著他完全遠離音樂,但是到後段,米高問家人『家人不就是要互相扶持的嗎?』(指應該支持他的夢想而不是阻攔),我在想這段應該有很多人會感動,因為我們都期待著有那樣的家人來支持著我們努力追夢,但我的哭點不在這,而是我突然想到:
其實這家人一直都是在互相扶持的呀,只不過他們不是以扶持「米高」的方式呈現,而是扶持「外高祖母 Imelda」的方式呈現啊!Imelda 因為被走音樂之路的丈夫拋棄(雖然後來知道是誤會),進而不再接觸任何音樂,家人大概也是怕她觸景傷情,強烈的排斥音樂到變成一種反射動作,即使在 Imelda 過世後也沒改變,這不也是一種扶持嗎?
我有過類似的經驗是,我以前很喜歡吃某家紅麵線(但不愛加大腸或蚵仔),即使到現在我還是認為那家是我心中麵線的第一名,但是小時候不知道是聽到那老闆說我爸的壞話還是他們吵架(年紀太小記不得了),我這輩子從此不再去那家用餐。或許這樣的行為很幼稚、不理智,但我想表達給我爸知道的,大概是那種「我不管原因是什麼,我就是挺你」,即使我爸過世已經快20年了。
我不知道我的例子跟電影的能不能放在一起比較,但我的意思是說,Imelda 的家人應該天生也不討厭音樂,為了什麼要犧牲這種與大家同樂的機會?為什麼要在墨西哥這種音樂之國跟別人格格不入?難道不就是為了那份情感嗎?看電影想到這點的瞬間,我就泛淚了。
我不太喜歡那種「刻意」的電影,我總認為人的所有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沒有人天生想當個壞人(阻止女兒跟喜歡的人相戀、阻止孩子追求夢想),若電影只有呈現某種角度的觀點(譬如以主角去看家人,認為他夢想被阻擾),我的共鳴就會筆較低,若電影有試著去探討事情的原因,我就比較喜歡看。
再來一個讓我狂哭的點是,我曾經經歷過女友過世的傷痛,她跟母親處不好,後來聽說她父親也過世了,看電影時我會想跟她說『請放心,我不會忘記妳的,不會讓妳消失的』,這段也掉好多淚水。(這邊有點太投入劇中的設定,完全忘了這只是墨西哥的生死觀點)
以上的例子我是想表達,這些哭點都是我「個人」的人生經歷,也非單純是因為親友離世的經驗,並不是「有經歷過家人親友過世」就一定會有共鳴,如果要用自己的狀況(會哭的點)去斷定別人也應該要哭,是比較主觀的。
其他包括米高唱《Remember Me》給可可聽時、海特千方百計想回人間看女兒一眼等也都有觸發我的淚腺。
電影想表達什麼?
光鮮亮麗的背後不見得光彩
我最有感觸的設定是,米高與世人都相當崇拜德拉古司,重複播放他演出的電影、唱著他的歌曲,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他,沒想到他當初是殺害好友來取得這樣的成就。
我也曾迷戀過偶像,總認為對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也在成長過程遇到很多檯面上跟檯面下完全兩個樣的人,檯面上親切的跟粉絲合照握手,檯面下嫌棄粉絲很噁心的也大有人在。也體驗到很多成功人士不管是訪談、出自傳介紹自己成功秘訣時講的頭頭是道,但真正造就他成功的關鍵點,都是些不為人知的卑鄙手段。
從新聞中我們能看到很多人獲利都是靠不法或黑心手段,完全不管民眾的健康,用便宜但有害的食材或化學添加物賺取暴利,租一層樓,頂樓加蓋,隔成二十幾間分租每月獲取近十萬利益,這類的新聞每天都會上演,但如果沒被爆出來,我們就只知道他們很有錢,或許還能成為被報導的人物。
我想表達的重點是,一般大眾不會知道那些成功人士背後真正成功的原因,崇拜一個人沒有什麼不好,但很容易陷入一種執著狀態,不容許別人打破他在你心中的完美形象,一但執著就不容易看見事情的真相,也容易淪為被利用的對象。
後來我的做法就變成,與其去崇拜這些成功的人,不如單純從他們身上學習你認同的那些價值就好。喜歡一個歌星,我可以只聽他的歌,喜歡一個演員,我只看他的演出,認同一種理念(不管是環保、善惡、平等、助人等價值觀),就努力去實踐這種價值;並不會因為崇拜一個人,而當他做出我價值觀不認同的事情(像是劈腿、性侵)時,還是要繼續去捍衛他在「別人」心中的形象。
回到電影層面來說,我會認為皮克斯電影很多觀點的呈現,其實非常前衛、新穎,雖然還是會有不少觀眾用既定「卡通是給小朋友看的」的看法在看待,但它談論的事物,是許多成年人甚至中老年人不曾思考過的,只要觀眾願意去接觸,很容易能從中獲得想法的啟發。
劇情
其實我在看到米高碰到德拉古司的那時候,就有猜到他的外高祖父是海特(可見「心得速記」中「另一個人」這幾個字,在派對出現煙火「party 煙火」之前,意思是他外高祖父不是德拉古司而是另一個人海特),不過除此之外的劇情並沒有在我預料之中。
主要得獎紀錄
2018年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名單)
- 得獎,最佳動畫長片:Lee Unkrich、Darla K. Anderson
- 得獎,最佳原創歌曲:Remember Me | 音樂、歌詞:Kristen Anderson-Lopez & Robert Lopez
觀賞平台
觀賞戲院:哈拉影城 8廳
心得速記